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第七百七十八章 開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七十八章 開建

三人又討論了一番細節,李昭就不再管這件事情了,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現而廠裡顯然是有人能組織好這件事的,比如蘇雅大嫂,她已經從新回到工作崗位了,也有組織培訓的經驗,現在也在搞相關的事情,交給他最好了。

至於招人,直接下通知下去就成,到時候入學前直接先考試,不符合標準的直接刷下去,然後再讓相應的村子出人就是,而且不僅如此,最後考試不合格的,也是不能成為醫生的,這樣也就避免了有人想隨便塞人的情況發生。廠裡有的是辦法分辨接受培訓的人員合不合格,而且廠裡也沒有耐心教好每一個人。

廠裡的高階人才是比較緊缺的,不可能將大量人員放到學校裡一直教學,如果有不願意學習的,廠裡能做的顯然就是直接清退,根本不會浪費時間,當然對於真正想學好的,廠裡肯定也不會吝嗇資源的,畢竟廠裡大幾百醫生呢,如果真的有好苗子,廠裡也不會吝嗇給他一個推薦上大學的資格。

當然這是後話,也需要有能成才的人才行,畢竟想讓這些人去上大學,他們也必須有紮實的基礎,不然到了大學,那也學不到什麼東西,大學的上課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教授們一般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務,根本沒有時間一點點的去和學生磨,想要學好,真的只能靠學生的自覺了,因此推薦也是要慎重的。

畢竟廠裡推薦去上大學的人,大機率是會回廠裡上班的,如果隨便推薦人過去了,結果是個廢材,浪費廠裡的推薦名額同時,還影響了廠裡的發展。

就這樣,李昭又一次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他現在正在帶領團隊,組裝飛機,這個工作是非常的繁瑣,由於沒有組裝工藝,所有的組裝工作都需要摸索,比如飛機上的導線,李昭是知道未來是什麼樣的,所有導線會直接分成不同的顏色,帶有標號,甚至帶有不同的插口,只需要按照組裝工藝,對應連線就好。

而現在則是完全不同,這些都沒有形成組裝工藝,所有的導線都需要現在摸索著完成,然後形成標準,最終被記錄到工藝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組建生產線時,形成標準,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不然以後的生產將很難進行。

也就在他忙碌的時候,夏收進入到了緊張時刻,小麥也到了收割的時刻,不過今年非常不同,今年需要收割的面積太大了,超過了兩百萬畝。

而且隨著夏收的進行,玻璃大棚建設也再次開始,為了能夠合理利用時間,今年的大棚都是準備在油菜地裡進行建設,仍然如去年的安排,儘量調集更多的人手,搞人海戰術,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玻璃大棚的建設,好投入使用。

不過今年的建設也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今年的人都是由去年有經驗的人員帶領,組成工作隊,進行施工的,總體上來說,比去年更加有序高效。而且由於今年的材料都是根據實際需要定製的,建設速度確實比去年快了很多。

就如柱子,根本不需要在施工現場再進行切割,只需要將固定地腳螺栓的鋼板以及頂部固定螺栓的鋼板焊接完成,就可以拿到現場安裝了,而去年全部都是在現場進行切割的,而且為了不浪費鋼材,還需要進行焊接拼接,僅僅這一點,就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更何況大部分的鋼材都是按照需求定製的長度呢?

而且由於有了去年的經驗,組織的比較得力,各個部分進展的也非常流暢,這種流暢,也使得各個部分的配合默契起來,施工進度當然得到了很好的加強。

這邊調集大量人員搞玻璃大棚建設,也是不能耽誤夏收進行的,為了夏收,廠裡自然是動用關係,找駐軍的幫忙了,也是廠裡和軍區的關係夠好,加上張師長的部隊,一共抽出了差不多五千會開車的人來操作聯合收割機,除此之外,一共派出了有不下五萬人參加勞動,有了這些

部隊,剩下的村民被有效的組織起來。

有了這些人的加入,夏收有條不紊的進行了下去,只是人手雖多,但還是有點捉襟見肘,原因也很簡單,地太多了,京城周邊有兩百多萬畝土地,面積還是太大了,就以這個時代小麥那四五百斤的產量,也可以收到超過五十萬噸的糧食,這個數字可是真的不算少了,沒有人手可是真的搞不定。

當然之所以這樣,還是因為車輛非常缺乏,廠裡雖然調配了不少三輪車以及貨車用於運輸,但運力還是非常有限的,仍然有不少人需要用板車甚至獨輪車來運輸糧食,而且道路情況也非常糟糕,廠裡雖然修了不少的路,但也是以主幹道為主的,而村莊內以及田間地頭的道路,基本上還是土路,廠裡沒實力全部都修。

如果只是修主幹道,可能也就幾百公里,而如果想把所有村子以及農田都用道路連線起來,那麼要修的路,最少也是幾千公里,拓展起來就太多了,這樣的情況下去,運輸是非常費力的,同時對於人工的要求也非常高,而且還有秸稈。

然而活還遠遠不止這些,現在生態農業已經開始搞起來了,所以還有很多其他的輔助工作需要做,比如秸稈的處理等,都是需要人手的。

糧食收完,秸稈等收拾完,仍然有活等著他們,是的,就是夏播,這些年雖然生活有所改善,但村民想要吃飽,仍然是需要種植不少紅薯才可以的,原本廠裡農場面積不大的時候,種不種都無所謂,但現在人口一下子增多到三百萬,那就必須種植了,然而和玉米、豆子等不同,種紅薯非常麻煩。

紅薯這一類的作物,直接種到土裡是不行的,這些作物,根莖在土內的生長能力比較弱,如果直接種植,那麼基本上很難長好,必須起壟才可以,這還不是最麻煩的,畢竟廠裡有專門起壟的犁,反正廠裡的機械充足,直接犁就是。

最麻煩的反而是種植,紅薯需要先育苗或者用紅薯藤扦插種植的,這個種植過程中,需要人工一棵棵的種,而且種好之後,還需要挑水一株株的,這才是最麻煩的,雖然起壟這種重活交給了機械,但想要將所有紅薯種好,那也是真的不容易,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種植的紅薯太多了差不多有三分之一。

也就是不下五六十萬畝,這完全是沒辦法的事情,不種,就靠玉米之類的,是很難養活這些人的,要知道土地僅僅只有二百多萬畝,而要養活的人卻是三百萬,還需要交公糧,在這個糧食產量很低的時代是根本養不活這麼多人的,所以紅薯就成了主食,這也是李昭想要改變的現狀,當然他要改變的不僅僅是這些。

至於剩下的主要是大豆、玉米以及棉花等,當然棉花也非常麻煩,只是種植的面積比較少,玉米以及大豆就簡單多了,可以直接用播種機,就這樣夏收以及夏播同步進行著,到處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廠裡大部分的領導幹部以及上級領導,都到了一線,進行巡查,現在必須盯緊一點。

之所以這麼做,主要原因就是今年的勞動強度是遠超往年的,各個村子裡的壯勞力甚至是婦女都抽調去建設大棚了,在加上天氣熱了起來,難保不會出現問題,這個時代的人大多都是營養不良的,如果出現中暑或者過勞,真的會死人的。

今天是六月六號,又是週末,李昭再次帶著蘇雅以及娜斯佳出來巡查了,和前面的不同,今天他們是有任務的,算是他們的一個責任區,需要檢查安全、後勤、工作等的進展情況,防止出現什麼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

一大早李昭就帶著兩人出發了,先是來到玻璃大棚建設的地方,三人雖然來的很早,然而這時卻已經開工了,這也是常態了,畢竟中午太熱了,早上能多做一點的話,中午就能休息一下,防止有人因此而中暑,出現不必要的意外。

三人首先去看的就是食堂,是的工地上已經搭起了臨時的食堂,由於是突擊來的,並沒有人事先通知,所以到了這裡能夠真實的知道餐飲標準符不符合廠裡的要求,到了地方,蘇雅就直接檢查了起來,很快,就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顯然這裡並沒有出現問題,不過想想也對,廠裡是宣佈了標準的,不符合肯定有人投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