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父笑著道:「當然是投入進去了,其實需要修的地方還有很多的,一開始做計劃的時候,並沒有想到那麼多節約資金的方法,現在想到了,當然要把剩下的資金投入進去了,這筆錢雖然打入我們賬戶了,但算是專項資金,我們肯定不能挪作他用的,這樣的情況下,總不能還給上級吧?大不了多修點路就是了。」
李昭聽了之後也是認可,確實是這樣,修路哪有夠的時候,不要說幾個億了,只要想修,幾十億那也是跟玩一樣,同樣能夠花完,而且有了更好的基礎,將來這些地方的發展也能快很多,畢竟修了路,運輸什麼的就能方便很多了。
又聊了一陣,李昭也就回去了,現在心裡算是有譜了,而隨著廠裡的各項準備工作的進行,京城周邊也到了夏收的時節,李昭趁著到了週末,又出來了一趟,他想看看各個鎮子的夏收情況,畢竟今年管理的面積太大了,他也怕出事,當然今天也不是他一個人出來的,有蘇雅、娜斯佳以及何雨柱兩口子。
婁曉娥剛出了月子,在家裡悶壞了,想要出來走走看看,聽說李昭有一個環遊京城的計劃,就慫恿何雨柱跟著一起出來了,孩子當然是甩給了她母親。
首先開始收的就是油菜,不過今年的收割,把李昭給震驚到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今年油菜收割也開始上聯合收割機了,這是李昭根本沒有想到的,因為他拿出來的圖紙沒有這個,最重要的是他在未來壓根沒見過這個,他見到的油菜種植都是小面積種植的,根本沒見過大面積種植的,一直都是人工收割的。
顯然這是研究所的成果,李昭現在有點對相應研究小組的人刮目相看了,不過這個機器的出現,也讓李昭挺汗顏的,他一直對一些比較常規的地方重視不足,如農機廠,是和三輪車廠放在一起的,他弄出了農機,改進了發動機之後,就沒有怎麼管過這些,以至於後來相關的檔案,他都沒怎麼看過,就當節約時間了。
而恰恰在他不經意之間,就錯過了一個比較好設計,油菜收割其實是比較麻煩的,由於完全成熟果莢會裂開釋放果實,所以油菜必須稍微發黃就開始收割,以至於收割回去之後,還要經過晾曬之後才能收穫油菜籽,所以相當的麻煩。
現在有了收割機就完全不一樣了,那速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語,看著收割的油菜,李昭不由得對著眾人感慨道:「我有點小看天下英雄了啊。」
何雨柱有點不解的問道:「怎麼還小看天下英雄了,這話說的沒頭沒尾的。」
李昭這時也將他沒有設計油菜收割機的事情說了一遍,最後說道:「我是壓根沒覺得油菜可以用收割機,所以小麥、玉米、水稻、豆子這些收割機我都設計了,唯獨沒有想過設計油菜的,更是沒有關注三輪車廠,沒想到他們還給了我一個大驚喜,這樣我們油菜收割,最少可以快上一大半的時間。」
蘇雅這時說道:「是啊,最近就可以開始大棚的建設了,可以比我們最開始預計的早上半個月左右完成,就算加上種植的時間,六月底也應該能完成。」
的確,這次的推廣和去年的還不一樣,廠裡最後將玻璃大棚放在了李家村以及原本的軍墾農場,而今年顯然不用這樣,既然有油菜,當然是油菜收割完畢,就直接在油菜地裡建設大棚了,還好這個時代是合作社模式,油菜種植也是成片的,和六十年後不同,包產到戶之後,很難形成規模,油菜種植大多都是小塊。
不過這時娜斯佳就有點氣鼓鼓的,看著蘇雅說道:「你們就這麼希望大棚建設完成
啊,你們大棚建設完成,我可就要走了,還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來了呢。」
聽著娜斯佳的抱怨,蘇雅以及婁曉娥都是趕忙安慰,李昭也是苦笑,把這位給忘了,確實,她又要走了,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最多七月初的樣子。不過她有這樣的表現也屬正常,大學剛畢業就被派到了這裡,和蘇雅以及婁曉娥相處了好幾年,那是真的處成閨蜜了,算是少有的好友了,就要離別,當然傷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