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秋季的時候,劃到九九八廠旗下的村子都搬進了新家,雖然建設的規模挺大的,但人也足夠多啊,特別是聽說是給他們自己建房子,那是一個比一個賣力,為了能夠儘快搬進新家,加班加點都是家常便飯,當然這也是有廠裡大量投入農業機械有關,比如糧食收割,直接用聯合收割機,一臺車抵幾百人。
比如收小麥,基本上一臺聯合收割機,加點班,一天就能收十幾頃的土地,這可是直接脫好粒的,原本這麼多的土地,最少也要二三百人忙上個把星期的。而聯合收割機只需要一遍過,接著上打捆機直接將秸稈打捆,然後根據後續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就好,人力上不知道節約了多少,也讓各種建設都快了很多。
由於都搬進了新家,原本的村莊也進行了從新規劃,該拆的拆,這些村莊需要保留的地方太少了,很多村子,可能連一間青磚瓦房都沒有,對於這樣的村子,哪裡還有保留的必要?直接就是整體推平,然後根據整體進行規劃,該改為耕地的改為耕地,該建設成養殖場的建設成養殖場,一點都看不到原本的模樣了。
蘇雅這時也說道:「我們廠名下的農場都進行了統一規劃,今年僅僅是對這些地方進行改造,就花了不下一億盧布,明年應該還會投入一批資金進行新的建設,你是不知道,農業研究所的那些人,當時制定的計劃投入高達兩億盧布呢。」
娜斯佳這時問道:「投入這麼高嗎?那你們接下來還有什麼計劃?」
對於這個問題,倒是沒有什麼不能說的,畢竟接下來的計劃是他們根本不可能實施的,如果實施,那他們估計就的大規模的學習漢語以及相關的文化了,不然根本進行不下去,要知道那些古籍,李昭都不敢說能夠看懂。….
這時李昭也接著說道:「廠裡的下一步計劃應該算是有兩部分,一部分就是看上級要不要我們繼續建設大棚,如果需要的話,我們應該會在建設一批大棚,咱們冬天其實也沒有什麼菜,有了大棚就能給冬季提供新鮮蔬菜了,另一部分是種植中草藥,我們打算深挖我們的中藥資源,現在全國都太缺醫藥了。」
聽到李昭說中藥,這時娜斯佳不由得問道:「你們用那種樹皮草根熬製出來的湯水真的能治病嗎?而且那種湯水氣味還非常的刺鼻,味道更是堪稱恐怖。」
李昭聽到這裡,知道這是正常情況,也不想多解釋什麼,笑道:「我們靠著這些,已經給人治了幾千年的病了,能流傳幾千年,當然有他的道理存在的,現在我們缺醫少藥嚴重,我們也只能深度挖掘這裡面的精華了。」
李昭並不想和娜斯佳辯論什麼,要知道這種辯論在六十年後也是存在的,而且更有人喪心病狂的成立了所謂的***醫藥協會,李昭對這些人也是服氣了,不過李昭一直都有一個疑惑,那就是這些人生病了,醫生給開的中成藥他們吃不吃。
三人坐上車很快就跟著幾輛貨車到了地方,這裡是一個聚居點,是周圍幾個村子集中一起修建的,蘇雅對這裡倒是挺熟悉的,說道:「這裡是由原本五個村子集中一起修建的,目前大概有不到四千人,六百多戶,其他的都和這裡差不多。」
就在蘇雅介紹的時候,分魚開始了,村長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表格,接著說道:「剛剛接到的通知,分魚的方法改了,原本是按照年齡等級分的,現在直接按人頭一人一條,一會分的時候我點到誰家的名字,就過來簽字領魚,事先說好啊
,魚都是差不多大小的,特別小的肯定不會給你們,但領到稍小的也不要有意見,誰都有可能領到,而且這魚也是司機師傅隨機拿的,所以都是公平的。」
接著村長就開始了點名,報家庭人口,而負責分魚的也不止司機,包括押車員,給的魚是一半鯉魚一半鰱魚,當然有單數的情況,可以根據自己意願選擇最後一條,不過這些人多數都是選擇鯉魚,選鰱魚的不是沒有,但很少很少。
。.
居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