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這時也鬆了口氣,要是建在礦山那邊,一場地震,這分廠豈不是就直接沒了,現在蘇父不反對,倒是還算好,要是真的有人非要將分廠建在那邊,李昭倒是真的會麻爪,只是這家鋼鐵廠建成之後,會不會直接從九九八廠分離出去。
想到這裡李昭說道:「就是這家鋼鐵廠建成之後,不知道會不會被上級直接從咱們這分離出去?如果上級有這想法,咱們可一定要頂住才行,咱們京城這邊的工廠,隨著發展,最大的可能還是要搬遷的,如果將分廠給獨立出去了,咱們以後就麻煩了,等於說直接將原料這一塊都交給別人了,這對咱們發展可不好。」
蘇父這時想想道:「這個專案,上級還不一定同意呢,現在咱們每個月都會出貨轉爐,再加上全國範圍內建設的三千方高爐,最多三兩年的時間,估計鋼鐵產量就該過剩了,所以咱們這個專案交上去,上級都不一定會批,如果不批,那麼這個專案就會隔著,而且你別忘了,現在正在進行的三線建設。」
李昭一聽,一拍腦門,這個時候上級還真的不一定批這個專案,只能先將專案方案給交上去,然後等上級審批了,現在雖然廠裡對於鍊鋼生鐵的需求量非常高,但誰也不敢肯定現在的需求量能夠長久,如果將大毛的三百萬噸訂單給劃掉,那麼需求一下子就只有不到六百萬噸了,這樣的話,現有產能就差不多了。
又和蘇父聊了一陣,李昭也就回去些專案方案去了,這個只是一個大致方案,如果上級審批透過了,才會搞詳細的設計方案,那就需要的比較詳細了,而且為了後續的發展需要,合金生產估計到時候都有可能要搬遷一部分到那邊去。
將大致方案做出來之後,李昭就不再管後續的審批問題了,事情都已經和蘇父講了,而且在方案中李昭也將京城未來發展的情況做了預測,更是言明瞭未來京城不可能留下大型的汙染企業的論斷,想來應該不會出什麼么蛾子。
弄完這些,李昭也就繼續去忙他的事情了,首先當然是繼續稽核各個專案組交上來的報告,講真的,成果還是非常多的,如金屬研究所,他們的研究就是在理論的指導下不斷的進行各種試驗,成果有限,但進步有不少,畢竟這種研究一則是需要碰運氣,二則是需要足夠的試驗次數,然後根據成果更新冊子。
忙著這些的同時,李昭也在忙他的渦扇發動機專案,李昭還想在年前再試驗一波發動機,而就在李昭忙碌這些的時候,他少有的被蘇父叫到了他的辦公室。
講真,李昭這時還是非常疑惑的,畢竟最近也沒有聽說什麼和廠裡有關的大事,而且已經到年底了,大部分部門也都在準備年終的報告,而對於年終福利什麼的,也不過是按照往年的來,九九八廠給的已經非常多了,再多給已經不合適了,再多給,那不是給兄弟單位找不自在嗎?畢竟沒有哪個單位有九九八廠有錢。
懷揣著疑惑的心情,李昭從飛機廠趕回來,見了面蘇父就直接說道:「走,一起去李家村那邊的農場,我剛剛接到通知,今天上級領導要過來視察。」
李昭聽到這個還是相當詫異的,不由得問道:「怎麼突然要去農場視察了,現在這雪還挺厚的,那邊除了玻璃暖棚,也沒什麼可看的了,而看玻璃暖棚的情況,在農業研究所那邊也就是了,李家村那邊的還沒有這邊的先進。」
對於李昭的話,蘇父能夠理解,畢竟玻璃暖棚在李昭看來是平常事,但他不知道這件事對於京城的意義,這個時候最缺蔬菜,而現在的農場,每天都可以給市裡提供幾百噸的蔬菜以及菌類,怎麼可能不重視,特別是這大雪天的。
蘇父這時笑著道:「是先去李家村,然後一起去軍墾農場那邊,你也不想想,現在這些大棚每天可以提供多少新鮮蔬菜,怎麼可能不重視,而且今天去的領
導會比較多,廠裡的主要領導幹部都要去,你是上級點名必須去的。」
李昭其實還是比較納悶的,去看看廠裡的蔬菜大棚,哪裡需要他去?要知道現在農業方面的事情都是李父在負責,而技術上的事情,都是農業研究所在負責,他們都比李昭要專業,也就是李昭見過一些他們沒見過的東西罷了,對於技術上的東西,李昭知道的是真的不算多,他也就是稍微看過基本相關書籍罷了。
當然今年的菜市場也確實是很不一樣,原本的冬天,常見的蔬菜就是大白菜、蘿蔔、土豆之類的,而今年這種情況徹底的改變了,自從廠裡的蔬菜八月份上市開始,農場產出的各種蔬菜就沒有停過,原本基本上完全在冬天看不到的青菜,現在也開始了大量的供應,每天就是幾百噸的供應量,而且價格也不算太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