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第六百八十三章 新的研究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八十三章 新的研究所

對於發動機試驗方面暫且不提,第二天李昭就將飛機的總體設計圖紙帶了過來,飛機的設計圖紙進展其實還是比較大的,畢竟李昭並沒有準備搞得多麼先進,現在李昭只是想完成相對簡單的一些動作,如什麼落葉飄之類的,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不過就算是這樣,那也是非常厲害的飛機了,畢竟動力強啊。

李昭設計的發動機定的指標還是比較高的,如果真的能夠達到指標,那麼飛機的動力絕對是沒有問題的,首先就是推力,李昭最終定下的正常推力是一百三十千牛,而加力推力定的是一百六十千牛,這個指標已經很高了,就是不知道最終能不能實現,雖然廠裡有不錯的基礎,但李昭心裡還是沒底的。

而飛機本身,有這樣大的推力,只要發動機壽命可以,那麼短時間內這款飛機就是很多飛機無法企及的存在。首先就是飛行速度,李昭定的雖然是二點二馬赫,但只要機體強度足夠,那麼兩點五馬赫就沒有試一試的可能嗎?當然想飛這麼快必然是要進行相關的方面的處理的,比如換個不鏽鋼的外殼。

當然這是笑話,不過有這麼強的動力,很多時候是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的,只是這個需要到時候具體試驗,畢竟李昭只搞過無人機,這是第一次搞這種飛機,雖然有六爺做參考,最近更是將米二十一的圖紙也送來了一份,但這其中的困難,也是有目共睹的,想要有多麼先進,其中的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特別是李昭想在明年底到後年初實現首飛,那麼很多效能上就不得不進行妥協了,這也是李昭第一步只准備實現較為簡單的操作的原因所在,不過就算是這樣,最終定型的時間,也不是李昭可以預期的,也許三年,也許五載,說不準。

不過就算是這樣,這款飛機也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首先一點來說就是動力足夠強,很多時候有了足夠的動力,那麼就能實現很多不可能的機動動作。第二就是改進的空間比較大,有足夠的動力,又是經典氣動佈局,那麼想要進行升級改進,那麼就有了無限的可能。最後就是材料上,廠裡優勢太大了。

李昭現在已經在考慮要不要使用碳纖維了,是的,就是奈米碳纖維,李昭剛成立研究所就提出的專案,經過兩年多的研究,還是有點成就的,多了不敢說,生產飛機還是可以用上一點的,這將大大降低飛機的自重,同時還能降低雷達的反射面積,李昭已經想使用一部分了,當然也要看最終設計情況。

由於李昭成立研究所時就已經開始了很多的準備,所以現在很多方面已經可以應用到飛機上了,現在李昭主要完成的設計就是飛機本身結構、機械以及氣動佈局等,需要分發下去的內容主要是機載儀器以及武器系統,當然也有電子部分,不過現在電子部分有米二十一做參考,李昭本來是打算明年再研究這一塊的。

帶著圖紙到了蘇父的辦公室,李昭就將圖紙交給蘇父,讓他先看看,李昭也在旁邊不時的進行著解說,很快蘇父就知道了李昭的圖紙進度,說道:「那現在就成立各個分專案研究小組吧,不過武器系統估計暫時沒有辦法,我們沒有導彈相關的研究,最多就是安裝機炮,而機炮顯然是有成熟方案的。」

李昭點點頭,說道:「那我們就找相關研究所開會吧,先把專案小組成立了,我估計雷達研究小組這樣的隊伍,到現在都還非常迷茫呢,都不知道研究出來幹嘛用吧,現在他們設計的雷達也有幾種了,而且也測試了不少,就是都不堪大用,未來的飛機肯定是要發展超視距打擊能力的,沒有先進的火控雷達根本不行。」

蘇父這時說道:「到時候再說吧,先將任務分派下去,看看到明年能夠達到什麼程度吧,畢竟這些研究就沒有一個是簡單的,畢竟指標定的非常高。」

是的現在的研究對於李昭的要求來說,還是

有非常大的差距的,就如機載電子系統,同樣是非常落後的,其實從三代機開始,很多的飛行動作都是需要機載電腦協助才能完成的,特別是到了四代機,那就更加明顯了,為什麼後來幾乎聽不到F十五的訊息,原因就在這裡,出來的太早,電子系統太落後了。

很快將相關的研究所以及相關的研究主要人員聚集了起來,蘇父首先說道:「今天找大家來,主要是關於飛機專案的研究,接下來的內容是要嚴格保密的,希望大家能夠注意,現在首先告訴大家一個訊息,那就是飛機發動機已經進入試驗階段了,設計推力是單臺發動機一百三十千牛,大家應該明白這代表什麼?」

果然這個資料一出,會議室內眾人就開始了議論,雖然對於飛機瞭解不多,但他們這些人還是知道現在飛機的大概情況的,這個推力實在太高了。

蘇父這時打斷眾人的議論接著道:「昨天剛剛完成了點火試驗,現在李昭也開始了飛機的總體設計,所以今天的會議就是將飛機的各部分配套研製任務下發,諸位回去之後就可以成立研究小組開始研究了,不過這個專案想來大家都懂,需要嚴格保密,而且藉此我們也將成立新的研究所,即飛機研究所。」

不錯的,這些人將來的上班地點也會直接改變,會直接到飛機制造廠那邊上班,現在研究所裡保密等級還是不夠的,以前少量相關專案研究還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廠裡一直對外界進行著保密,而且也只有民用方面的內容被向外報導過,所以對於廠裡的研究內容,可是說是外界根本搞不清楚的。

畢竟這個時代的工廠還是比較專業的,你能想象一個搞農業非常厲害的工廠,會研製飛機嗎?除了鋼鐵相關的行業,可以說廠裡對外報導過的行業都是民用方面的,這還是很有迷惑行為的,畢竟誰能想到有李昭這個開掛的人存在呢?短短三年的時間,搞出來的東西,比別人三十年搞出來的東西還要多。

不過現在飛機進入了總體設計研究階段,那放在研究所裡就不行了,畢竟各個研究所都有很多人,人多嘴雜的,誰知道會不會洩露出去,所以成立新的研究所非常有必要,而且由於涉及的內容非常敏感,也必須和其他的研究分開。

這時眾人都是應諾,蘇父接著說道:「下面讓李昭來說說飛機設計的具體情況吧,各位也應該明白,這次成立這個研究所的保密性質,所以對於人員安排以及接下來的保密工作,都要非常慎重,上班地方也會換,你們都會加入這個研究所,雖然你們都有其他的專案,但要明白新的專案的重要性。」

這時的眾人也都嚴肅了起來,他們都明白現在研究的是什麼,雖然前面李昭提過,但也都是思考過,都沒有怎麼開始研究,但也都知道事情的重要性。

李昭見蘇父說完,就走到小黑板前,開始了效能解說,同時開始詳細的介紹各個系統需要的功能,以及對於功能的要求,就如雷達系統,李昭提出的要求就非常高,這也是正常情況,畢竟是準備給三代機用的,那種給二代機使用的雷達,是根本不行的,探測距離太近了,最遠的也不過是三四十公里。

當李昭說道機載雷達探測距離必須達到一百公里以上的時候,講真的,李昭感覺雷達研究團隊的眼光都已經能夠殺死他了,實在是跨度太大了。他們雖然研究了兩年,有著充足的研究經費,但基礎太差了,要知道如六爺這樣的飛機上,是沒有雷達的,第一架裝有雷達的六爺是十年後的事情。

而七爺則是兩年後才會首飛,而且早期的七爺,雷達也是拉胯到極點的,早期只能探測十幾公里罷了。講真的,機載雷達研究要不是李昭有需求,機載雷達的相關研究,現在估計都沒有開始,李昭現在要求的是探測一百公里,著實有點為難人了,但先定一個目標,到時候再看成果,實在不行那也

是沒有辦法。

而且人有的時候就是要逼一下,不然很難知道潛力會有多大,就如李昭,現在就是在時間的逼迫下,讓他不得不盡快的完成一系列的研究,他這幾年拿出來的東西,是真的多,如果沒有李昭,估計真的夠廠裡所有研究所研究三十年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