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幾人的對話,李母倒是頗感慶幸,幸好他小孫子沒有按照幾個長輩的想法取成國慶,不然以後也會是這樣,一出去到處都是重名的。不過給蘇雅侄女取名字這事顯然李昭他們也插不上手,也只能等他們最後的決定了。
很快,飯做好,李母繼續帶著幾個孩子去送飯,而李父也是照例沒有趕回來吃飯,蘇父他們一家子還是在醫院一起吃,這種情況估計會持續到蘇雅大嫂出院了,而為了讓孩子吃好,李母同樣是將蘇雅侄兒也帶了回來,和李昭他們一起吃。
又過了兩天,在週末的時候,蘇雅大嫂終於出院了,她這次雖然是順產,但恢復的是相當慢的,也是平時身體一般,而且年齡也大一些。她剛被接回來,婁曉娥準備的禮物就送了過去,倒是沒有出什麼么蛾子,聽了李昭的建議。
當然除了婁曉娥送禮,蘇雅也把李昭當時說的洗衣機的票給送了過去,蘇雅準備讓他們自己去買一臺洗衣機,這樣方便他們隨時給孩子洗尿布,畢竟李昭兩口子白天不在,他們如果將尿布拿來洗也有點不太方便。
除此之外,家裡倒是頗為安靜,當時給李昭送了很多禮物的那些叔叔伯伯們倒是也都來了,只是讓李昭詫異的是,都是隻來個人,沒有一個帶禮物的,李昭也是非常詫異,要知道李昭送到的禮物,已經將家裡的博古架給擺滿了。
送來的雖然不是什麼名貴的古董,但都是一些比較有紀念意義的東西,就如他們在戰場繳獲的紀念品,李昭還專門給做了牌子,標註了繳獲的地方以及時間,這些可都是比較有紀念意義的。而他們這次過來,卻都是來看看,都沒有帶東西的,搞得李昭現在都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難道是覺得他送的東西太多了嗎?
不過這段時間倒是讓何雨柱忙了起來,基本上最近每天都有人來,而且大部分都是下了班才能過來的,所以晚上一般都會被蘇父留下來吃個便飯,由於蘇母還有李母都很忙,蘇雅做菜的水平也挺一般,所以何雨柱又被拉了壯丁,不過這倒也讓他認識了不少人,而且這些人還有孩子在何雨柱那學手藝。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他們家裡的孩子,也不是都能提幹的,不少一樣到了年齡之後就退役了,而且有的為了照顧戰友,還將工作機會給讓出去了。再加上前幾年工廠大量減產或者停產,倒是讓這些人欠了何雨柱好大的人情。
蘇父這邊忙著招待來訪的客人,廠裡的工作自然也沒有耽誤,首先就會發電機組的安裝,由於試驗的時候,有過安裝的經驗,所以裝機速度倒是不慢,只是廠裡其他的設施倒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建設完成,試驗最快也要到八月了。
模鍛機也漸漸走上了正軌,最重要的是,上級給拉來了不少加工任務,其中最多了就是飛機上的零件,這倒是給廠裡帶來了不少積累飛機零件加工經驗的機會,這對於接下來要進行的飛機專案非常重要,畢竟廠裡是沒有一點經驗的。….
當然,這也就是九九八廠才有這樣的魄力這麼幹了,首先是不計成本,只要加工任務下來,收多少錢都是上級制定,能賺,但賺的真心不多,而且由於是初期的生產,所以合格率並不算高,經常容易出現受力不均的情況。不過這也就是九九八廠,不在意料胚的損失,畢竟廠裡可以進行回爐重煉,也就損失點電費。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廠裡的模鍛機繁忙了起來,只是生產速度讓李昭頗感頭疼,只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自動化那是真的太低了,而且由於是水介質,所以操作起來也比油壓的要複雜一些,最重要的是受限於計算機的發展,所有的加工過程都沒有什麼輔助系統,讓加工效率,始終沒有多高。
不過就算是這樣,生產的產品也是讓所有工廠非常滿意的,畢竟零件交給這邊來說,零件的強度增加的不
是一點半點,這一點對於飛機是來說是最明顯的。除此之外就是火炮,大口徑火炮的生產,現在也開始使用了模鍛機,效果喜人。
就這樣時間很快到了七一,這個時候是節日,也是駐廠軍隊新兵到廠的日子,由於招的人太多,所有人員加在一起不下兩萬人,所以新兵到來的日子放寬到了一個星期,這時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直接來兩萬多人的話,不好安排。一號開始就有人陸續趕來,基本上每天三千多,然後七號結束,接下來就是訓練。
這次到來的新兵素質都很高,這也是為了照顧廠裡對於有文化工人的迫切需求,這次為張師長招的新兵,最次的都是初中學歷的,還有部分是高中學歷的,在這個時代,這可不得了,再經過在部隊組織的學習,那麼他們退伍的時候,最少也得有高中水平,而其中的一部分肯定是要被廠裡推薦或者自己考去大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