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第六百六十八章 鍋爐開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六十八章 鍋爐開試

看到這種情況,李昭也是慧心一笑,這件事基本上算是成了,當年李昭給出了這方面的設想,但十有八九對方並沒有重視,不然這位不可能會對研究所的模擬研究這麼的陌生。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們應該是真的沒有怎麼重視過這些,而現在則是不同,一個這麼落後的國家都願意傾力研究的東西,顯然很有用。

只是這個專案在這個時代有點不合時宜,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因為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以及製造業水平都太過低下了,就說大面積使用的玻璃,在未來一平米五毫米的玻璃也不過是十五元左右,然而這個時代卻需要二十八元,而且這個價格還供貨緊張,現在九九八廠能夠大規模的使用,還是因為廠裡自己產玻璃。

這樣的價格是什麼概念,知道嗎?按照購買力換算,玻璃價格幾乎是未來的一百倍,而同樣的鋼材價格大概是未來的五倍,而燈類的價格也普遍是十倍以上的價格,所以在這個時代建設這樣的專案,本身的造價就是未來的一二十倍以上,根本是不適合大規模發展的,而現在這一些人就是希望大毛能夠大規模的建設。

當然建造費用在大毛這樣的國家來說,如果還能接受的話,那麼運營成本也會讓大毛感受到切膚之痛,首先由於他們冬季的漫長,如果冬季想要使用,那麼首先就是一個保溫問題,最好的保溫材料其實是泡沫塑膠,只是這個時代那價格。

這樣的情況下,使用了塑膠保暖,那每畝的造價,按購買力來算,估計可以達到未來的三十倍以上,而運營成本,首先是電力,每畝地的電費是一千多元,而如果算上冬季的保溫費用,水泵、打氣泵等,對於大毛來說估計會在每年兩千多元左右,差不多會到每畝地一千盧布,如果有一百萬畝呢?就是十億盧布每年。

應該不會比產出的農作物價格低了,畢竟國內的農作物普遍是二分錢一斤,以三萬斤算,不過是六百元,魚按一點五萬斤算,每斤三毛,是四千五百元,而一般飼料大概會需要大概三倍多,也就是大概五萬斤,由於會有一部分糧食,大概會在五分錢一斤,也就是二千五百元,扣除所有費用之後,利潤最多兩千。

如果大毛運營的話,那麼可見的,一百萬畝最少要補貼五億盧布,按照大毛大概兩點五億的人口來算,想要惠及全部民眾,大概需要千萬畝以上的大棚,不說投資多少,每年估計就要補貼進來不小於五十億盧布,當然也可以漲價。只是價格如果太貴了,顯然人民是不可能買賬的,吃不起的情況下誰還會大量購買?

就如一個普通家庭,每個月收入兩萬元,吃三五塊一斤的青菜不會怎麼在意,但如果青菜的價格達到了三五十一斤的時候呢,他們還捨得每天都購買嗎?顯然是不可能再大量購買了,按照普遍的情況來說,一個家庭每個月要百十斤的蔬菜,僅僅這一項就要支出三五千,這生活成本豈不是太高了?

而對於大毛來說就會是這個局面,好東西是好東西,但是必須是在合適的時間才可以,如果在六十年後的國內,這樣的投資絕對是血賺的,無他只要是靠近大型市場,如幾大中心城市,只要在百公里範圍內,建設這樣一個大型的連棟玻璃暖房,不說多,每年每畝地賺個三十萬左右還是可以的,當然投資也很大。

這樣的情況下,李昭在陪著眾人一起回到農業研究所之後,也沒有在參加他們的交流會以及招待會,直接就回去繼續忙他的事情了。現在正是他最忙的時候,畢竟現在發電機正在進行組裝,廠裡還需要進行一些簡單的檢測。

很快李昭就來到了重型裝置製造廠,這裡也已經在準備進行各項試驗了,其中最主要的試驗物件就是鍋爐,其實發電機設計的好不好,一半的功夫是在鍋爐上,而汽輪機只能佔三成,最後兩成才是發電機的。畢竟這些裝置裡面,只有鍋爐是承受壓力

最大的部分,基本需要承受二十兆帕左右的壓力,五百多度的溫度。

要不是李昭剛好帶來了未來的金屬配方,而且其中有能夠用在反應堆上的耐壓合金,李昭也是很難搞定這個這個鍋爐問題的,而且李昭也很小心,並沒有上來就挑戰超臨界以及超超臨界,只是在拿臨界這個壓力以及溫度來試驗。

而現在則是到了檢驗的時候,首先的一項就是鍋爐的能力能否達到設計的要求,這種大型鍋爐和我們常規意義上的鍋爐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常規意義上的鍋爐就是一個燒火的地方,然後上面一個罐子放水就好,但用於大型發電機組的鍋爐則是不同,李昭使用的是常用在大型發電機組上的增壓迴圈流化床鍋爐。

這其實根本不是一個鍋爐,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細分的話大致可以分為鍋爐汽水系統以及煙風系統,而兩大系統除了保障蒸汽的溫度、壓力之外,更多的就是各種餘熱的回收。這個就是省煤的關鍵,就如煙氣,在排出之前,會經過幾道預熱的鍋爐,保證最後排出的煙氣溫度只有幾十度,這樣就能充分利用熱能。

而這些預熱系統基本上就是對進入鍋爐的風以及水進行三輪的預熱,最後保證進入鍋爐的水以及風,溫度能夠達到幾百度,再進入鍋爐的時候,就不會出現給燃燒室或者鍋爐大幅降溫的情況,這樣就能保證鍋爐的高效運轉。

要知道如果不進行這樣的利用,排出的煙氣溫度可能會有幾百度,這樣就會造成嚴重的浪費,而有了這樣一系列的預熱環節回收熱量,就能很好的節約用煤。當然這個利用率也是有限的,再進行節約也最多隻能將利用率提升到百分之四十的樣子,這也是熱電廠永遠的痛,畢竟燃燒產生的熱,大部分都被浪費了。

今天要進行的試驗主要就是鍋爐的各個部分能否正常執行,同時檢驗蒸汽的壓力、溫度以及流量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如果達不到,那麼就需要想辦法儘快修改設計了,而且這個時間還非常緊急,如果不能及時完成,就會影響發電廠建設。

不過總體來說李昭還是比較有把握的,無他,他在設計的時候,由於不敢保證鍋爐的效能,所以在設計的時候,留有了餘量。就說壓力這一項,其實正常情況下都會留有百分之二十的餘量的,也就是使用壓力是二十兆帕,那麼設計最大承受壓力最少也要是二十四兆帕,不然就會容易出現事故。

就說一個簡單的例子,燒煤的時候,其實加入的煤品質都會有差異,而噴煤系統顯然噴出的量不會有太大的差異,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含碳量上升三個點和下降三個點,那就會在燃燒值上出現明顯的差異,就會導致壓力有比較明顯的變化,難道為了三兩個點的碳含量變化,還去調整噴煤器的噴煤量嗎?

顯然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鍋爐在使用的過程中,壓力是會有波動的,一般波動個幾個點,都是非常容易出現的,這樣的情況下,不給鍋爐設定一個餘量,顯然是不合適的,只是李昭留的餘量有點大,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也就是最大承受壓力,估計可以達到五十兆帕,而鍋爐的供熱能力也有相應的增強。

雖然設計的是二十兆帕的壓力,但真實供壓應該可以達到二十五兆帕,同樣的,汽輪機以及發電機組都有相應的餘量,畢竟第一次設計,還是穩一點比較好。

隨著鍋爐安裝完畢,試驗也開始了,這次試驗沒有連線汽輪機,畢竟汽輪機不連線定子的時候,負荷並沒有多少,如果直接連線上,估計能夠轉的飛起,說不定會直接將軸承之類的給燒掉,原因也很簡單,沒有負荷的情況下,轉速絕對會嚴重超速,而現在會直接用專門設計的流量計來進行測試。

很快加熱開始,隨著鍋爐的執行,壓力與溫度也很快起來,李昭盯著儀表看了起來,對於加熱速度李昭還是非常滿意的,基

本達到了設計的要求,很快溫度與壓力都達到了設計要求,而專門設計的流量計的數值也達到了李昭的設計要求,二百五十千克每秒,這個量可是非常大的,而這還只是開始。

隨著李昭開始要求調高各項指標,壓力、溫度以及流量都開始上升了起來,很快就達到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設計指標,到了這個指標之後,李昭開始讓鍋爐穩定運轉了起來,而這個壓力以及溫度,已經屬於超臨界狀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