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蘇父聊了一下,知道了他們準備做的事情之後,李昭也就不再管這件事,畢竟這個事情只能算是一步閒旗,能不能起到作用還不知道,畢竟這個成本在這個時代是真的很高。只是他是沒準備管這件事,但蘇父卻沒有放過他的意思,十號的早上,李昭剛陪著蘇雅到廠裡,蘇父就拉著他一起往農業研究所去了。
到了地方,沒有多久,李昭就等來了上級領導,主要是軍工系統以及機械系統的領導,九九八廠現在是兩個部門共同領導之下,有事他們出面實在太正常了。不過李昭還是挺奇怪的,那就是他們居然沒有陪同大毛大使一起來,有點奇怪。
也許是看出了李昭的疑惑,軍工系統的領導發話了:「這個事情是農業上面的事情,所以邀請是農業部出面的,打著農業技術交流的幌子來辦的,所以今天是農業部以及外交部一起去邀請他們,九點鐘左右到,你們準備的怎麼樣?」
李昭聽了之後算是明白了怎麼回事,這次的事情也不知道最終彙報給誰的,參與的部門還真不少,這是都覺得能坑到人啊,不然不會有這麼多人參與進來的。不過這個事情還真的很有可能成功,現在邀請他們看看,介紹下方案,然後開始運轉了,在邀請他們好好的參觀一下農業研究所的大棚以及牧場的養殖樓。
只要那個時候能夠運轉正常,表現出非常不錯的潛力,想來他們肯定會動心的,要知道農業研究所可是喪心病狂的想在農業研究所的大棚裡實現六七層的養殖以及種植,這樣厲害的模式,他們是不可能不動心的。要知道農業方面他們是真的很差,現在已經開始大規模的進口糧食,而且以後會越來越多。
這時蘇父說道:「領導您就放心吧,我們都準備好了,現在農業研究所這邊已經開始建設一個星期左右了,有點樣子了,農場那邊只有物資,並且還在平整土地,到那邊只能看到大量堆放的物資以及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然後我們再將人帶回來搞個報告,將我們精心設計的資料再給他們一份,這事就成了一半了。」
領導聽後點點頭道:「這樣就好,接下來的如果他們感興趣,應該會找我們,到時候我們也會主要帶他們到農業研究所以及牧場,你們別露了馬腳。」
蘇父這時說道:「領導您就放心吧,我們都已經商量好了,到了農場那邊我們不會說我們建的是什麼,只會說那邊建設的是一萬畝的面積以及出動了多少人之類的,至於建的是什麼,讓他們自己猜,然後回來就是農業研究所最新技術彙報會,只會將農業研究所這邊的大棚以及牧場的養殖樓,不會提農場的情況。」
其實這就是最好的騙人辦法,說的都是真的,只是沒有將事情說完罷了,什麼九真一假,簡直弱爆了。這是十層的訊息,我只說了六層,我說的六層都是真的,只是關鍵的問題我什麼都沒有說。你們是最厲害的發達國家,我們覺得那點小錢你們根本不在乎,所以我們就只介紹了最好的技術,專門為你們量身打造的。
領導聽了之後很滿意,說道:「這樣就好,上級對我們的想法也很感興趣,覺得這才是最好的辦法,即坑了人,還要感激我們,這對我們緩和局勢也有好處,畢竟我們拿出了最先進的東西和他們分享,還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東西。」
說著眾人都笑了起來,李昭這時說道:「領導,您可得注意了,現在人不多這麼說沒有事,但不能到處亂說啊,我們是真心實意想和他們交流農業發展方向以及技術的,畢竟我們發展的時間太短了,全國人民還都處於吃不飽的狀態,現在發現了好的技術,只是我們拿不準,所以想讓他們給我們指點一下。」
看著李昭一本正經的說著,領導們都直接笑噴了,最後機械系統的領導說道:「好,我們以後關於這件事對外的統一口徑就是這個,都不要說漏嘴了,
這個技術確實是好技術,但也確實太耗錢了,我們是根本建不起這種大棚的,就算是你們的萬畝連棟玻璃大棚,我們都是建不起的,也就你們廠可以試一試。」
蘇父這時說道:「我們也是為了探索方向,只是農業研究所現在建設的,我們也用不起,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農場那邊的大棚,我們估算,可能每畝地可以創造上千元的利潤,如果成功,那就是每年千萬的利潤,而農業研究所這邊的情況,我們就不好說了,因為李昭估計,每畝地每年大概需要上千元的電費。」
這時領導看向李昭,問道:「那能夠有多少收穫,利潤大概能有多少?」
李昭這時說道:「收穫肯定是會多不少,畢竟二十四小時的光照,作物肯定是生長的更快的,但想要達到翻倍的收成卻是很難的,最終的利潤估計能有一半就不錯了,現在的電費太貴了,每畝地估計每天最少要四塊錢的電費,現在大規模的建設,不划算,不過如果我們實現超超臨界發電機組,那麼倒是可以嘗試。」
聽了超超臨界發電機組的事情,機械部的領導不由得問道:「你們現在設計的這款發電機組是什麼發電機組?我只看到你們上面有設計的蒸汽壓力溫度。」
李昭這時說道:「我們設計的算是臨界發電機組,我們給出的那個壓力以及溫度狀態下,水和水蒸氣其實已經處於相差不大的狀態,比如密度相同,再繼續提溫提壓,那麼水蒸氣的密度就會超過水的密度,我們稱之為超臨界,而超超臨界,則是當壓力達到二十五兆帕以上,溫度達到五百八十度以上的狀態。」
李昭這麼一解釋,領導也大概明白是什麼狀況,李昭接著說道:「到達超超臨界的狀態,理論上來說,是可以降低能耗的,我們估計一度電的耗煤,可以降低六層以上,這樣的情況下,電費成本將會降到現在的三分之一。」
李昭說道這裡,所有人都明白了是什麼狀況,電費降下來了,那麼顯然那時候就能賺更多了,畢竟電費降到現在的三分之一,那麼等於說每畝地的電費就只有三四百了,而每畝地的收益,將會達到一千二三,等於多賺了三四百每年。
這樣的情況下,當然是現在農業研究所的大棚更賺錢了,只是顯然這個需要的時間會很久罷了,畢竟李昭現在說了,發電機處於臨界狀態,而後面還有超臨界以及超超臨界,顯然是有的等了,不然農場那邊也不用建普通大棚了。
就在眾人的聊天中,時間悄然到了九點,而大毛的大使也在外交部以及農業部的共同陪同下,到了農業研究所,眾人介紹一番之後,一起往農業研究所而去,這位大使李昭是第一次見,以前見到的那個,已經調任了,不過李昭就是看看,對於這位大使的情況,他也不怎麼關心,畢竟以後他們基本不會打交道。
很快眾人就到了一個實驗室,待眾人走進去,就見這個實驗室是模仿的就是將要建設的大棚,只是這裡沒有那麼高罷了,就見這裡建了養魚池,十來個平方的樣子,深度大概一米多一點,而這十來平的水池裡,最少養了一百多條已經有二十多公分的草魚、鰱魚,而上部則是種了兩層蔬菜,長勢都非常喜人。
這些蔬菜採用的都是水培的方式,由無動力抽水裝置,將魚池中的水不斷抽到培植槽中,而培植槽中的水,則是透過排水口,排到水池中,這樣倒是有個額外的好處,就是可以給水池補氧,倒是不至於因為養魚太多而讓魚悶死。
最下層也正如李昭所想的那樣,種植了不少菌類,基本上一種佔據一平方的樣子,當然也給水面留了空間,李昭看到這裡,突然想到,好像水面上也可以種植一層啊,只是這個時代漂浮的塑膠製品很緊缺,好像沒有合適的替代物品。
李昭邊看邊想,現在這樣算是最好的模式了,空間利用率最
高,而且還有菌類以及魚類給作物提供二氧化碳,再加上有二十四小時的光照,作物的生長可以非常迅速,而且每年清理出來的池底泥,還是非常好的肥料,只是水質需要做好監測,不然魚可能非常容易死亡,這裡養殖的密度,已經不比六十年後低了。
而這時農業研究所的人員,正在給饒有興致的大毛大使介紹著這裡的一切,看到這裡,李昭知道,這件事已經成了六七層了,要知道這裡展示就是未來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