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都有點被蘇父逗樂了,實在是他的想法太天真了,怎麼可能因為一個裝置就進步那麼多啊,他這是直接想著將火炮的使用壽命翻倍啊,這根本不現實。
李昭笑著搖搖頭,說道:「您想的也太好了,現在不過是一千發出頭的使用壽命,哪裡能那麼容易的提升到那種程度,能提升兩三成都算是非常好了。」
李昭對此也不抱太大的希望,雖然理論上來說,使用模鍛機加工之後,肯定是能夠提升火炮效能的,畢竟現在軍工廠很多火炮使用的鍛壓機都只有幾千噸,如果使用八萬噸級別的,肯定是可以讓效能更加出眾,但不經過檢驗誰說的準?
蘇父這時也是笑笑,說道:「就是覺得現在軍費太低了,想著儘量降低軍費的消耗了,要知道軍隊更換裝備可是很耗錢的,能省一點是一點了。」
李昭也能理解蘇父的心情,他是軍隊管後勤的出身,對於軍費消耗是最敏感的,現在有了一個好機會當然是想要做到最好了,畢竟有限的軍費下,就是要想辦法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只有這樣才能給軍隊帶來更大的發展。
和蘇父以及蘇雅大哥閒聊了一會,李昭也就回去了,他需要和研究所通通氣,現在模鍛機已經測試完畢,進入實用階段,那麼廠裡一些可以使用模鍛機提升效能的零件,可以進行模具製作,然後交由模鍛機生產了,特別是一些軸類零件,更是重中之重,而最瞭解這些的,當然是研究所裡各個專案小組了。
通報完畢,也快到下班的時間了,李昭索性就直接到蘇父辦公室等蘇雅一塊下班,這時蘇雅還是挺忙的,現在有了直屬的一條線之後,她需要管理的事情也更多了起來,畢竟以往主要是幫著蘇父處理工作,但現在她需要組織好她這一條線的工作,更要利用這一條線,組織好廠裡的各項活動,這活可不就多了很多。
等到蘇雅忙完,兩人就一起回家,同時順路接幾個孩子一塊,最近麥子開始收割,李父經常很晚才回來,而蘇父也是忙的不可開交,畢竟馬上農場就要開始大建設,需要調配的物資是非常多的,畢竟一萬零一百畝地的連棟玻璃暖棚建設,同時還有魚菜共生系統以及菌類養殖,需要籌集的物資是非常恐怖的。
除了兩位長輩非常繁忙之外,蘇母也是事情很多,蘇雅大哥雖然不算忙,但他那裡生產的東西就沒有一樣可以馬虎的,特別是最近安裝模鍛機,也是經常加班。最重要的是蘇雅大嫂,可是還有約莫一個月的時間就要生了,蘇母現在是一直要圍著她轉,畢竟蘇雅大嫂行動很不方便,最近都沒有人接孩子了。
其實不接也是可以的,畢竟離家比較近,而且最重要的是,這裡經常有人巡邏,一般是不會出什麼問題的。但如果不接的話,他們可能就直接和同學跑去玩了,不要以為不可能,這個時候已經開始熱了,巡邏的人可是經常能夠碰到小孩子跑到池塘裡游泳,李昭大侄兒在家的時候,可是沒少這麼幹過。….
而這裡可是和李家村不一樣,李家村的水渠邊是經常有人的,而這裡誰知道孩子會跑哪游泳?所以夏天巡邏隊的一大任務就是池塘會不會有孩子游泳,只要是沒有大人跟隨的,那是一律趕上岸,畢竟小孩子下水出問題的可是很多的。
這個時代雖然孩子都很多,但養活一個孩子可不容易,現在已經上學了的,更是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管的嚴一些,那是很有必要的。不過有了巡邏隊的督促也是很有好處的,至少最近幾年,周圍基本沒有出過什麼事情。
要知道這裡周邊的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在廠裡上班,所以無論哪個孩子出了事,那都是和廠裡有關的,管嚴一點,肯定是有好處的,這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就是李母,也是忙的不得了,李昭的孩子當然是她在帶了,而且除了帶孩子之
外,最重要的是四個上學的現在也基本上要她照顧,現在蘇雅大嫂行動不便,所以早上只要是時間到了人還沒過來,李昭大侄兒就會去叫門,然後四個孩子一起先來一段時間的晨讀,這早飯自然是要靠李母了。
然後晚上幾人也是一起做作業,然後晚飯自然是李母做飯了,當然蘇雅會打下手,然後李昭就是抱著孩子監督幾個孩子寫作業,寫完作業幾個一起玩一陣,然後九點過後,才會回去睡覺,基本上都是李母在管著了。當然也會有其他的孩子過來一起玩,只是上學期間顯然時間都不多,畢竟他們的作業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