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李昭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昏招,要知道農業研究所的專業性還是非常高的,應該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才對,這裡面還有什麼是李昭不知道事情?
李昭聽完,不由得問道:「農業研究所應該不至於出這樣的昏招吧?中間有什麼問題嗎?我怎麼感覺這個主意像是外行提的,有點為了高檔而高檔的意思。」
聽了李昭的話,蘇父這時說道:「我們就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才會有這個疑惑的,我們還以為這是你授意的,準備給別人挖坑呢,看來不是啊。」
李昭一聽也是一愣,他是願意給別人挖坑,但多花幾個億去挖坑,這事李昭可還做不出來,只是不知道這個是誰想出來的,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畢竟這個時代的很多設施和未來沒有辦法比,很多的東西在未來都能交給機器,但這個時代是必須要人工來完成的,這樣的情況下,顯然高空種植是不合時宜的。
李昭這時也說道:「我當時給出的建議是加上一層養魚,弄成四五層就差不多了,其中一層我還是準備讓他們試著養殖菌類,根本沒想過要弄那麼多層。」
李昭其實也沒有見過真正的立體種植,但再怎麼沒見過,也能明白,搞成七八上十層的種植是不靠譜的,畢竟到了下層之後,陽光基本都會被遮擋住,下層的作物,光合作用絕對是比較差的,而李昭現在顯然也沒有做好補光的準備,現在的電費太貴了,搞補光根本就不划算,未來倒是可以試試,現在不成。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電費是每度兩毛錢,這個價格大概相當於六十年後的十元每度,這樣的電費,哪裡能用來給作物補光?最好的方式也就是自然光了,補光的成本是這個時代根本承受不了的,不過想到這裡,李昭突然問道:「他們不會是準備採取人工補光的措施吧?我剛剛沒有聽你們提到這一塊的內容。」
聽到李昭說人工補光,這時李父說道:「好像有這麼一回事,他們說的是利用科技手段,模仿作物生長條件,達到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生長的條件。」
李昭一聽,好傢伙,破案了,原來是這麼回事,他們還真的是想出了高大上的東西啊,這時這樣做肯定是不現實的,畢竟這個時代的電費太貴了,不合適。
李昭這時也將情況給大致解說了一下,接著說道:「這個方案不行,至少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現在可還是處於缺電的狀態下的,補光的話,每天一畝地最少也要一二十度電吧,這樣的情況下,一年就要六七千度電,僅僅電費就要一千多了,我們還賺哪門子的錢,這計劃是誰想出來的?」
李昭也是心累,當時想著不會出問題,就直接沒有管了,只是他沒有想到,農業研究所現在居然這麼會玩了,已經直接準備開始全面人工干預作物生長了,只是他們這次有點操之過急了,現在的國家實力,根本不適合這麼搞。就以現在的情況來說,最少二三十年內都沒有什麼實行的可能,四五十年後可以試試。
原因也很簡單,一則是這個時代的農產品太便宜了,就以各種青菜為例,比較稀缺的,如應季的毛豆,貴一些,畢竟產量低,
但也就一毛錢多一點一斤,正常一點的青菜,基本上都是五分錢以內每斤,這樣的情況下,想要保本,那麼每畝地產出的青菜就必須在三萬斤以上才能保本,這還有種的必要嗎?
當然還有魚以及其他的一些產出,但如果不使用補光,那麼一畝地基本上就能賺最少幾百了,好的話,極有可能可以賺一千多,還可以少投資幾個億,這樣的情況下,根本是沒有必要搞的那麼複雜啊,現在的方案絕對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