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說來,到底還是他們被李昭算計了,而且算計的還非常徹底。要知道在未來,就他們住的四合院,雖然每家只有幾十平方,但最終算下來,估摸著也值個幾百上千萬了,而相對來說,他們住的房子,價值則要低很多,不說多,最少是要便宜一半以上,所以最後算下來,還是廠裡要佔便宜的。
時間很快,到了九月十號,今年報名參加婚禮的新人數量出來了,不到一千五百對,講真的,還是不少的,但和去年是沒法比的,只是今年的婚禮李昭是不準備參加了,估摸著蘇父也可能參與不了,畢竟蘇雅的預產期是十一左右。
到那個時候,蘇父估摸著是沒有心思去管這個事情的,當然如果那是蘇雅已經生了,估摸著蘇父會過去看看,但如果到時候正好趕上孩子出生,那麼蘇父顯然是不可能參加的。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商量之後,將這個事情交給了李副廠長負責,同時請了上級領導來主持,而由於這次是上級來主持,還給安排了文工團。
九九八廠的文工團現在不專業,所以上級感覺這次他們來主持,就直接給安排了一個過來,同時不僅如此,關於合影等一切都給安排好了,比九九八廠去年自己搞得,還要專業。就說攝影,今年也是專業團隊,這可比廠裡找的好多了。
而其他的事情也做了安排,比如放假,今年就不行了,只是給了新人兩天的假期,這也是無法,畢竟現在的九九八廠訂單太多了,放假的話是顯然不可能的。鍊鋼就不說了,最近已經開始擴產了,目前的產能已經差不多有日產一萬三四千噸了,現在還在逐漸增加產能,準備先將產能弄到年產五百五十萬到六百萬噸。
具體產能看發電廠的情況,如果發電廠供應不上,那就減產,如果能供應上,那就提產,反正現在廠裡的主要原料供應是自己在做了,產能安排也比以往靈活的多了,畢竟以往主要是從外地運原料進來,並不好指揮。
其他的主要是機床這一塊,需求量就沒有少過,彷彿廠裡無論有多少的產能,都不夠用一樣,目前廠里正在往月產五百臺前進,不過想要擴大的太多也是不可能了,畢竟這種裝置由於需要使用低溫安裝,所以很難使用安裝線,算是不小的限制,對於目前來說,也就只能這樣了,再多估計就要等一段時間了。
當然這個產能,李昭已經不打算擴大了,又不讓他們搞出口,目前這個產能估摸著能有個三五年,估計需求就會降低不少,畢竟現在全國需要大量裝備機床的工廠也並不算太多,兩三年之後,差不多已經從九九八廠生產三四萬臺了。
暫時來說,應該是不會有太大規模的需求了,當然以後每年都還會有,只是規模是真的不好說。而其他的主要就是高爐以及鍊鋼這一塊,這些是一刻也不可能停止的,畢竟高爐一旦點火之後,除非大修或者出現意外,不然是不會停爐的。
至於出口的專案,現在需求量也是非常巨大,短時間內肯定也是不可能減少的,而最可能放假的,估摸著也就泡麵廠等幾個在廠裡存在感比較低的工廠了,但其他工廠不放假,顯然是不可能給他們放假的。當然雖然廠裡不放假,但待遇倒是非常不錯,今年由於農場的進一步擴大,牲畜餵養的更加多了。
所以今年國慶期間的伙食又有提高,除了伙食之外,每人還都有一份福利,而且價值也不低,差不多值個十塊錢的樣子,可以說十一全廠的人除了收穫了一份比較高的工資外,還能得到一份非常不錯的福利,算是都有收穫了。
很快時間到了九月二十九號,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就如婁曉娥那樣,一陣大笑,直接來了個就要生產,所以直接提前住進了醫院。也就是李昭這樣的,毫不在乎,畢竟一般人是真的不願意住醫院的,就如秦淮茹,那是生了孩子之後,基本上不是當天就是第二天就直接回家了,也就婁曉娥能住一個星期。
當然李昭是更不在乎的,他更是直接請了假,管他有什麼事情,反正直接到了醫院陪床,就算是蘇雅趕他去上班,他都沒有去,現在哪還有比蘇雅生孩子更重要的事情?當然蘇雅住院之後,全廠的人都被驚動了,因為李昭請假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工廠,也因此引動了所有人的關注。
蘇雅上午剛住進醫院,下午開始,就有人來探望了,當然開始的時候是娜斯佳以及婁曉娥,還有幾個相熟的老師,但到了下班的時候,首先過來的就是研究所的一眾人,都是拖家帶口的,帶著各種各樣的東西,直接就將蘇雅的病房變成了批發市場,不過這也正常,畢竟研究所的,就沒有窮的。
就算是今年剛剛來的大專生,也有四十多的工資,而且廠裡給研究所的補貼又多,別看才來了兩個月,但基本上最少的一個人,也攢了將近一百塊了。除了錢,他們的票更多,就算是比較難買的奶粉之類的,他們手裡的批條也是不缺。
不過人來的快,去的也快,畢竟醫院地方太小,實在是不適合他們過來多聊,都差點影響了醫院的執行了,他們剛走,廠裡的工人也有零星過來的,主要是四合院的那些人,畢竟李昭和廠裡的工人,熟悉的不多,畢竟他的晉升太快了,還沒怎麼和廠裡的員工相處,就一心在研究所的辦公室裡畫圖了。
當然,最近李昭經常去車間和人聊天什麼的,但畢竟和他們交流的還不多,而且基本上每天也就能到一個廠裡去看看,他的時間是真的不多,肯定不能浪費太多,也不多是中午吃了飯,算是消消食罷了,肯定是不能在廠裡留太久的。
就這樣,讓李昭頭疼的一件事出現了,那就是帶給李昭這邊的東西太多了,基本上就雞蛋,估摸著就有幾百斤了,奶粉之類的就不用說了,好幾百罐最少。更有甚至,帶來的還有肉之類的,好傢伙如果讓李昭他們自己吃,估摸著夠幾個月了,看著這些東西,李昭也是犯愁,這些實在是不好處理。
看著這些東西,李昭問起了蘇雅:“你看這些東西怎麼處理?”
蘇雅見李昭為難,笑道:“這還不簡單啊,你們研究所的所有人好像都有份吧?咱們就以那些研究所的名義,都捐給孤兒院吧,正好現在是十一了,廠裡好像本身就還有捐助,咱們這些一起送過去算了。”
這也是李昭的想法之一,原本李昭的想法就是要麼直接送到廠裡後勤,要麼捐出去,要麼直接送給醫院,讓醫院給病人加個餐什麼的,既然蘇雅惦記這孤兒院的孩子,那當然是送給孤兒院了。沒等多久,蘇父和李父都來了,蘇雅就將她的想法給蘇父說了,這事蘇父當然是贊同的,畢竟現在李昭兩口子每個月都在捐。
這一次藉著他們的手,將這個事情算在研究所的頭上,也算是研究所的眾人做了一件好事了,畢竟送來的東西是真的不少,也很全面,雞蛋、奶粉、肉就不說了,還有罐頭、水果等等,算是非常豐富有營養了,想來加上廠裡的一份,這個十一,孤兒院應該能過的非常不錯,這件事算是非常有意義了。
第二天來的人也很多,主要是相熟的上級領導,都不知道從哪得了訊息,基本上能來的都來了,不能來的也是帶了好,當然上級領導來也不是空手來的。李昭算是有了一次大收穫,畢竟上級領導來帶的東西,都是比較有紀念意義的東西。
讓他們帶點雞蛋什麼的過來,他們也不好意思啊,所以就都是帶了些紀念品過來,對於這些,無論是蘇雅,還是李昭,都是非常喜歡的,他們家的博古架,可是沒有多少陳列物品的,也就李昭的紅本本,算是比較有價值。
忙活了一上午,快到中午的時候,蘇雅就來了感覺,然後開始等待臨產,一直到到晚上十來點的時候,送進產房,就在李昭一眾人的焦急等待中,到了凌晨兩點多,這時就是娜斯佳都在這裡陪著,當然婁曉娥要照顧孩子,回去了。
就在眾人焦急的等待中,產房中傳出了一聲嘹亮的哭聲,代表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眾人也都緊張了起來,不過也是萬事順遂,不多久,蘇雅和孩子就被醫生推了出來,護士也是恭喜道:“恭喜,是個小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