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雖然只推廣一百五十家農場,後年需要推廣的卻是有幾千家,這些農場都是需要先摸底,然後再進行規劃的,當然如果農場相似度比較高倒是簡單,但這麼多的數量,又怎麼可能都相同呢?所以儘快將這些農場都進行一次摸底非常重要,畢竟摸底完之後,還需要根據規劃培訓技術人員呢,這時真的馬虎不得。
軍工系統的領導說道:「怎麼可能這麼快,畢竟這可是發展的好機會,哪個農場不希望自己先來,所以想定下來,還需要一點時間,你們等通知就是。」
領導這說的倒是真的,畢竟先推廣的,肯定就會先過上好日子,當然這個好日子肯定和六十年後沒法比,畢竟這些人都要靠農場生活,就算地裡的產出翻了五倍,收入也是和六十年後最普通一個打工人無法相比的,畢竟每畝地翻上五倍,也不過是五千元的收入罷了,在平均到個人,是真的沒有多少。
不過在這個時代能翻五倍的產值,那最少能讓每個人都吃飽穿暖,每個月吃上幾次肉還是輕而易舉的,出現爭搶的情況,並不稀奇,畢竟預計產值是真的高。
李昭雖然著急,但這件事畢竟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也只能先把著急的心放下。明年農業方面的工作會非常繁重,但確定好幾千個農場的發展方向之後,直接從那些農場抽調人員,放到相應的專案裡去學習就是,這樣每個農場也就培訓幾百人,李昭倒也不覺得是多大的問題,這倒也能讓李昭將懸著的心放下來。
又閒聊了一陣,眾人就動身回廠裡去了,蘇父和張師長帶著兩位領導去廠裡各處逛逛,而李昭則是到會議室,陪著領導帶來的專家一起審圖,當然主要是需要他這個專案負責人以及主要設計人員,來回答他們提出來的問題。
就這樣審圖進行了五天,所有系統才算稽核完畢,其實這次審圖算是比較容易的,畢竟已經有了兩萬噸級別的自由鍛作為參考,李昭還已經帶著研究所的人稽核了兩遍,所以整個稽核過程算是比較順利的,並沒有發現明顯問題。
待審圖完畢,彙報上去之後,蘇父就接到了通知,要求帶著李昭一起去開會,這次會議的議題很簡單,就是討論該怎麼建造這樣一臺大傢伙。
來到會議室一看,都是老熟人,這些都是當時建造上一臺水壓機的人,當然也有區別,這一次軍工系統的負責人也來了,上一次沒有他,這時仍然是組長負責,就見他說道:「李昭你可以啊,現在都是你在指揮我了,這才多久,又把我給拉過來了,而且這次的專案比上次的還大,你還有沒有什麼更大的專案了?」
李昭見組長開玩笑,回道:「您老說笑了,我哪敢指揮您呢?這時我們太年青,很多事情根本把握不住,才請您老給我們把關的,而且這個專案,應該就是我們短期內最大的專案了,這次的專案建成之後,短時間內就不會有這種大專案建造了,後續的都是比較複雜的應用問題,到時候就不敢麻煩您老了。」….
就這麼一問一答,原本挺壓抑的會場立即氣氛祥和了起來,這時組長繼續問道:「好了,人都到齊了,我們也就直接開始,你把自己的專案大致介紹一下,我們後面看看怎麼分配工作,早定下來,早開工建設,我也想盡快見到你的新設計完成啊,你還真是給我們放了一個大衛星啊,現在就已經開始設計了。」
李昭前面為了和上級要研究所,透露過自己將要搞的專案,但領導哪裡會想到,李昭竟然這麼快就開始下手了,要知道正常情況下,想要完成一款飛機,從立項到試飛,往往都要十年八年的時間,好傢伙,李昭就完全不按常理出牌,還沒有立項呢,這圖紙都已經完成的有一成了,也不知道是驚喜還是驚嚇。
畢竟這個時代,七爺也才開始立項罷了,而真正的國產三代機,還是三十年後才立項的,李
昭直接就在這個時代,要上馬三代機,這可比白頭鷹還早開始七年,當然李昭現在沒有他們那樣的實力,在白頭鷹三代機服役的時候,李昭這個也能正式服役就算不錯了,畢竟別人僅僅五年就直接服役了。
李昭這時只得打著哈哈道:「這個是我早就有的設想,一直都在規劃,現在這不是有了研究所兜底了嗎,我就準備嘗試一下,就算是失敗了,那麼成果也能起到非常多的作用,就如現在的模鍛機,使用之後,不僅可以大大提升飛機的製造能力,更能大幅提升飛機的結構強度,同時還能降低製造成本。」
可不是嗎,有了大型模鍛機之後,飛機的比較大的結構零件,都能直接透過模具一次成型,這將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大幅度提升製造速度。而李昭設計的發動機,李昭雖然不認為會失敗,但就算是失敗了,那麼也將有極大的借鑑意義,畢竟這是一款最少三十年以後技術的發動機,不是這個時代可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