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李昭也是嘆氣,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如果能進行一次全國範圍內的公路或者鐵路大建設,然後給所有出力的人都發一份工資,那麼再加上進口的物資,經濟就可以有巨大的進步,但是無奈的是根本湊不出這個錢。
這個時代的GDP實在是太低了,有李昭開掛的前提下,過去一年的GDP才堪堪達到一千三百億,財政收入也不過四百億元。而據李昭估計,今年的GDP也就一千七到一千八百億左右,財政收入估計也就六百五十億到七百億之間。
而這其中,財政收入的四成是靠賣給大毛的耐壓合金貢獻的,但這個出口根本就是一個意外,一旦大毛他們取消,那麼財政收入就會直接腰斬。這樣的情況下,實在沒有多少錢能夠搞大規模建設,更不用說李昭想的是千億大投資了。
嘆了口氣,李昭說道:“確實沒辦法啊,我們實在貢獻不了那麼多利潤啊。對了還有個事,就是你和婁董說的時候,讓他先不要聲張。”接著李昭就將昨晚的事和楊廠長說了一下,主要意思就是讓婁董等他女兒說了再執行。
這事李昭已經拒絕了,現在又冒出來他這檔子事,就顯得李昭人前一套,背後一套了,所以這事還是讓婁曉娥來說算了。對於這個要求楊廠長當然是欣然同意了,畢竟李昭不想往這些事情裡參合,楊廠長還是能理解的。李昭有大好前程,身上的人際關係越簡單,那對李昭今後的發展是越有好處的。
這時楊廠長還是頗為不甘的,接著問道:“真的沒有其他搞錢的辦法了嗎?”
李昭想了想說道:“很難,首先像大毛這樣的情況基本很難遇到,其次就是也沒有人能像大毛這麼大方,最後就是很少有國家會像大毛這樣有那麼多的需求。就說這次來的那個貝爾納,他們估計會買鋁合金材料,其他的東西不知道會不會加入出口,但價格估計也不一定有多高。”
這時楊廠長問道:“那我們其他的產品呢,就賣不出去嗎?”
李昭有點無奈的道:“正常的產品哪來的暴利啊?就像腳踏車,我們賣一千萬輛才能賺幾十億,大概將近三十萬噸,大概是我們出口大毛金屬的一半,但賺到的錢卻只有那邊賺到錢的十分之一不到,差了五六倍的利潤。”
楊廠長聽到這裡也明白了材料廠現在這個大訂單的不容易,除了嘆氣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了,接著說道:“那樣的訂單確實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看來只能想辦法發展常規的產品了,而且是儘可能多的出口才行了。你看看我們還能發展什麼行業,只要產品足夠多,我還不信不能賺足夠的經費。”
李昭也是為難,這出口的事情哪是他一個人能夠抗的起來的?雖然他算是見多識廣,但目前的狀況實在是沒有什麼好辦法。首先重工業上國內並不佔優,現在國內的情況就是材料上佔優,但整體重工業只能算在二流國家這一檔次。
與真正先進的國家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當然隨著李昭設計的機床投產,在機加工方面可以有長足進展,非數控這方面基本可以領先幾年。但這種優勢肯定會隨著數控機床的發展而被很快抹平,李昭也是非常著急的。
這一項也算是唯一一個在未來能較量一下的地方,但其他方面就完了。電子行業已經是相對落後的了,差距十年以上。化工、製藥等就不用說了,全面落後。就是農業方面,總體上都是落後的,所以李昭是真的發愁。
李昭想了想說道:“現在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看主管出口的部門能不能拿出足夠的能用於出口的東西了,工業品方面我看是夠嗆。年中的機床開始投產,到時候看看國家允不允許出口吧,如果允許,那我們估計能靠這個賺不少錢。但估計出口的可能不大,就算是出口估計也需要我們拿出新產品才行了。”
楊廠長這時問道:“你還有新產品?說說看是什麼,居然能讓你(本章未完!
第三百二十九章 無心插柳
這麼有信心。”
李昭這時也將數控機床的事情說了出來,最後強調:“這個專案是非常困難的,軋鋼廠一年的利潤都不構這個專案一年消耗的,我準備先聯合材料廠的三個研究所一起研究。有些成果出來後就再向上級要人,擴大研究團隊,估計把這個專案搞出來,最少也是幾年後的事情了,到時候普通機床就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