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的這個特場景裡,李昭和蘇雅算是反覆出鏡了,因為他們兩個是負責發放物資、證書的人,不時就會有司儀人員到他們這裡拿東西。當時為了防止出現錯誤,一直到發放證書的時候,兩個人都在反覆對照。這一個場景算是全片裡時間最長的,所有新人都在鏡頭裡露了臉,這段影像估計能夠成為他們一生的回憶。
隨著影片漸漸到達尾聲,人們也紛紛議論起來,娜斯佳這時也說道:「太壯觀了,三千多對新人,這場景實在太壯觀了,蘇雅,你們怎麼想到這個方法的,集合了這麼多人一起結婚,簡直太浪漫了,那些新人要感謝出主意的人一輩子。」
李昭這時笑而不語,而蘇雅則是解釋道:「還能有誰,當然是李昭了,這個主意是他去年就提出來的,當時張師長提出要讓士兵們回去將他們的訂婚物件接來,李昭就給出了這個主意,沒想到效果這麼好,還直接拍成了電影。」
隨著影片結束,操場上的人也開始慢慢退場,還好,這裡沒有人鬧事,畢竟今天為了防止出現問題,安排了兩個營計程車兵。畢竟以往可是傳出過不少次看電影的時候,發生激烈肢體衝突的事情,更何況這裡還有很多小孩。
這時李昭和幾個熟人也都往回走,邊走還在邊討論影片的問題,其中婁曉娥就問道:「李總工,材料廠明年還辦不辦集體婚禮,這麼多人一起結婚太壯觀了,如果明年還辦的話,我也要去看看,今年沒看成,太遺憾了。」
這個問題估計也問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三千多對新人的婚禮,確實是非常壯觀,未來能有幾百對新人的婚禮,就已經非常壯觀了,更何況是三千多對。要知道這次婚禮,參與人數可是過了兩萬,人常說人一滿萬,就是無邊無際,兩萬多人的婚禮,壯觀情況可想而知,所以有人想知道還會不會舉辦,並不奇怪。
當然這事不是李昭能夠決定的,只得說了一句:「還會不會舉辦這樣的婚禮我哪知道啊,要看員工們的情況,如果接下來的一年裡,報名的人夠多,也是可以舉辦的,如果不多,那就沒有舉辦的必要了,畢竟太少了,沒有組織的必要。」
這時居然有人過來插話,問道:「那李總工,這要怎麼報名?」
李昭也沒有想到,居然這麼快就有人要報名了,不過這事可不能現在就答應,於是想了想說道:「這個現在還沒辦法答覆你們,等我們和上級反饋一下,開個會討論一下才能知道怎麼處理,不過就算要舉辦,也是明年十一的事情了,倒也不需要著急,到時候你們看廠裡的通知就可以了,倒是報名人數多,就可以舉辦。」
應付了眾人的疑問,李昭也就帶著人回去了,這個時候已經不早了,回去之後將四個小傢伙收拾好,也到了休息的時間。第二天同樣帶著幾個小傢伙完成早讀,吃過早飯,就帶著幾個小傢伙一塊回村子去了,今天來的人同樣不少,五個老師以及娜斯佳都跟著來了,美其名曰要到農村去體驗生活。
不過還好,一車算是能夠裝得下,當然會比較擠,雖說車子的空間能夠裝下這麼多人,但畢竟有十二個人。其中幾位老師也是第一次到李家村來,而且可能還都是第一次到農村來,畢竟這幾位都是城裡人,現在農村能上學的女孩太少了。
李昭之所以這個時候選擇回村裡,主要是想看看村裡今年秋收的具體情況,畢竟今年是研究所全面介入李家村耕種的第一次收割,今年春季的都不算,那時研究所還沒有併入材料廠,對於李家村的種植,只是稍作指導罷了。
這次秋收的則是完全不同,可以說從播種到田間管理,都是按照農業研究所要求,一步步做的,李昭要看看具體情況如何,看看與未來的差距究竟有多大。要知道在未來,由於種地收入極低,田間管理已經非常粗獷了。就如秋天這一季,在夏收之後,
只要土地墒情比較好,就會直接上播種機播種。
播種的種子是直接用農藥浸泡過得,提高出芽率的同時,還能防蟲,而在播種的同時,還會同步播下化肥。這一遍化肥播下後,基本後面就不再上化肥了。而在播種完成之後,就會直接來一遍除草劑,待玉米長出三到四個葉是,再來一遍農藥防蟲,當然也會根據野草的情況再來一遍除草劑,然後就坐等收穫了。
當然,如果實在乾旱的太嚴重,也會進行抗旱工作,只是一般都不會太在意了。而這個時代則是完全不同,玉米播種雖然使用了人力播種機,但由於沒有化肥,如李家村這樣的,會撒蚓土,然後待玉米出苗後,還會根據玉米的出苗情況進行疏苗以及補種,然後接下來就是最少三遍的除草,還有捕蟲、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