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蘇父則是關注楊廠長的情況,對於楊廠長沒能直接升一個大級別感到唏噓,但也是知道楊廠長的情況的,算是不誤正業。但對於這個情況,也是能夠理解的,這個時代有什麼事是比開拓一個新行業更能出風頭的呢?國內汽車行業那是真的不行,如果能夠開拓這個行業,那絕對是全國聞名。
只是楊廠長沒有想到鋼鐵這個基礎行業的重要性,對於軋鋼廠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給材料廠提供足夠的原材料,要知道沒有材料廠的金屬供應,全國範圍內的諸多行業都是會陷入停滯狀態的,特別是各地的軍工廠,以前對於特殊金屬的需求都是靠著從大毛進口的,這兩年一斷供,廠子都直接執行不下去了。
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全國一大批工廠不得不減產甚至停產,而現在有了材料廠的供應,才使得這些工廠復工復產,現在又因為材料廠賺到的錢,使得各地的工廠有了巨大發展,對於合金的需求也就愈發的旺盛了。
這時蘇父問道:「你新的電渣爐設計的怎麼樣了,一直沒見你提交上來?」
李昭沒想到蘇父會問這個,於是說道:「圖紙已經完成了,在我辦公室的保險櫃裡,現在我們就準備上新的電渣爐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原料是供應不上的。我們現在每年都已經佔用了四五千列火車了吧?想再大規模的增加,恐怕很困難吧?我本來準備明年下半年再拿出來的,那時候軋鋼廠高爐差不多能建好。」
蘇父想了想說道:「現在就造吧,看來各地對於合金的需求是有巨大的增加了,我們這邊一直都是滿負荷執行,依照現在平均產量來看,今年能有三百三十四萬噸,上級能敲打楊廠長,顯然是對我們現在的產能也不會滿意的。」
李昭聽了蘇父的話,說道:「那我們十一放假的事情怎麼辦?準備結婚的人員大概佔了材料車間的六七成吧?具體數量我們有關注,但應該最少有這麼多,按照我們原計劃是放三天,這都有五萬噸的產量了,好像耽誤的有點多。」
這時蘇雅說道:「人數大概佔了將近八成,畢竟最先轉業的那些人都是年齡最大的,本來就是快到退役年限的,所以有不少都是回家探親的時候相了親的。這次放假的人裡面,他們佔了很大一部分,如果不放假,可不好辦。」
蘇父這時說道:「暫時讓戰士們頂崗吧,還好這個決定還沒有發出去,本來準備二十號發通知的,現在這個通知就算了,一會我就去找老張將頂崗人員確定下來,讓他們跟著學習半個月,然後只是頂崗一兩天時間,還有兩成多的人在崗,問題應該沒有多大,而且為了今後擴大規模,我們本來就多安排了不少人。」
原本按照商量的結果,是準備在他們結婚的時候,材料廠全廠放三天假的,現在看來這個想法是沒法實現了,畢竟現在有了軋鋼廠的前車之鑑,必須慎重了。
無論李昭還是蘇父,本來都以為軋鋼廠晉級已經十拿九穩的事情了,但沒想到最後廠子的級別上去了,上級又調了不少人進來,但最後廠裡的管理人員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升職,顯然是上級對於軋鋼廠這一段時間的工作並不滿意。
聽了蘇父的話,李昭回道:「那我們乾脆這樣,機加工以及電子車間也不停工吧,機加工以及電子車間都是以外調員工為主,和這次結婚的人有關係的也不多,這次集體婚禮就給他們都發一份福利,伙食也都搞得好一些,你看怎麼樣?」
蘇父點點頭,表示認同,目前最重要的幾項工作就是合金、機床、計算機,而其他的都不算什麼,晚一點就晚一點,無所謂。有了計劃之後,蘇父也將原本的計劃拿了出來,讓蘇雅修改,現在有蘇雅協助,蘇父的工作輕鬆了很多。不過這樣也有好處,就是不需要在上報上級審批了,畢竟停工的都不是重點專案。
這時
蘇父接著說道:「這次軋鋼廠也算給我們提了個醒,還好我們的主要業務都是國家急需的,其他的副業都只是為了安排工人家屬,不然我們估計也要吃掛落。下面我們的工作重點也要明確了,副業不能牽扯我們太多的精力。」
李昭點點頭,表示贊同,想了想說道:「廠裡技術工人的晉級速度還算可以,但也都在我們的預料之中,我們是不是在夜校裡繼續增大技術類的教學規模?畢竟現在工人的技術能力是我們最大的短板,不補起來,我們很難大發展。」
材料廠的員工技術晉級速度相當快速,但現在顯然速度還不夠快,畢竟現在廠裡很多人都是在上掃盲班,真正上技術課的還不算多,所以非常有必要繼續加大技術類培訓班的規模,對於李昭這個想法,蘇父當然贊同,現在機床專案是最重要的幾個專案之一,是必須要力保的,而技術工人則是這個專案的基礎。
蘇父這時說道:「可以,掃盲班也辦了有一段時間,很多人學習進度都比較不錯,可以相應的減少他們掃盲班的課程,慢慢學習文化知識,將技術方面的培訓課加大一些,這樣他們肯定也願意,技能提升了,他們的工資也能高一些。」
確定了這件事,李昭接著說道:「還有一件事,就是現在我接任了軋鋼廠的總工,但我肯定沒有那麼多時間管那邊技術方面的問題,現在安副廠長當了生產副廠長,技術方面的問題,他估計也管不過來,所以這項工作只能分給我們這邊的各個研究所,我想上級也是這個意思,想讓研究所接管軋鋼廠的技術指導。」
蘇父一聽說道:「應該是這樣,那邊很多專案其實都是你弄出來的,他們的技術員都是沒有起什麼作用的,就如電器方面,基本關鍵的東西都是我們提供的。就像去年弄得那個三輪車,中間還出了狀況,這事基本上訊息靈通的都知道。這樣的情況下,不靠我們的研究所,很難讓軋鋼廠有比較大的發展。」
聽了蘇父的評價,李昭的心思又活絡了起來,其實李昭一直想將軋鋼廠合併過來的,於是說道:「您說我們現在打申請將軋鋼廠並過來怎麼樣?」
蘇父聽了也是目光一凝,考慮了一番,現在還真的是並過來的好時機,本來楊廠長可能直接升到和蘇父同級別的,但現在顯然不同了,現在楊廠長只是升了半級,比蘇父直接低了半級,這就有了合併過來的可能。要知道原本都以為楊廠長會直接升一級,那時候合併的話,廠裡管理人員絕對是巨大的阻力。
李昭接著說道:「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必須讓研究所全面接管軋鋼廠的技術工作,再加上我們和軋鋼廠在機床、汽車、電器等方面的合作,以及軋鋼廠作為我們最主要的原材料提供工廠,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兩個廠已經很難分開了。而且今後軋鋼廠現有專案的升級也是必須讓研究所出手的,我自己可忙不過來。」
現在的材料廠和軋鋼廠的聯絡,又進一步加強了,李昭由於時間有限,必然要讓手下的幾個研究所全面接管軋鋼廠的技術工作,基本上機械類的交給機械研究所,電器方面交給電子研究所,而鍊鋼則是由金屬研究所接管,這樣的情況下,整個軋鋼廠的技術工作就和材料廠完全聯絡到了一起,不分彼此了。
這樣的情況下,軋鋼廠哪裡還能算是一個獨立的工廠呢?現在的軋鋼廠的技術實力是比較薄弱的,安副廠長帶出了一批人,但也都是以鍊鋼、鋼製型材等為主,機械、電子方面是相對比較薄弱的,但這都是未來發展所必須的,這樣的情況,如果沒有研究所介入,軋鋼廠的發展將會比較緩慢。
蘇父想了想道:「這倒是一個好機會,現在我們兩個工廠已經算是不分彼此了,不僅是技術方面,更有雙方合資的工廠,以及大量合作的專案。只是軋鋼廠在機械系統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廠,恐怕機械方面不
會放手啊。」
李昭想了想道:「機械部的問題問題不過是利潤分配的問題,我們兩個工廠合併之後,只要完成整合,我們的機械生產能力就算是徹底成熟了,只要管理跟的上,我們基本上每個月的機床產能估計能達到兩百臺。再有就是軋鋼廠的鋼鐵產能不足,如果我們接手,可以大規模的投資改造,這對全國都會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