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比較遺憾的是這款坦克和其他同時代坦克都差不多,電子觀瞄系統是垃圾,而不同的是,這款坦克攻擊力更強,裝甲更厚,動力更強,基本可以算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坦克之一了,只是這個先進領先不了多久,就會被別人超越。
李昭這時說道:“估計這款坦克領先不了多久,我這次準備試製的發動機裡,有一款發動機,就是這裡面用的發動機的後續型號。我準備將傳送機略微放大,增加各部分的強度,然後採用渦輪增壓,同時繼續增加發動機轉速,增加缸壓,根據我的計算,大概可以達到一千三百五十馬力左右,當然要實際檢測。”
這款發動機設計的算是相當不錯了,已經到了一千千瓦的門檻,只是不知道最終制造出來之後的效能如何,畢竟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跨度,不造出來,李昭也不能肯定究竟怎麼樣,這款發動機,幾乎實現了馬力翻倍。
這時張師長已經震驚了,問道:“你的意思是你已經有了發動機,那我們什麼時候將你設想的坦克給試製出來,那時候坦克可就太帶勁了,有這麼大的功率,我們豈不是最少可以造六十噸的坦克了?這個動力就是再重一些都應該夠用。@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李昭聽到張師長說的話,回道:“明年吧,我們需要克服的問題還有很多,一個就是火炮,您可要多到軍工廠去看看,看看他們的一百二十五毫米火炮的進度怎麼樣,另外就是炮口穩定裝置,你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麼想法,這款火炮肯定是需要在行進中能夠發射才行的,最後就是電子觀瞄系統我們完全沒有。”
張師長聽到李昭的話,也是緊皺眉頭,其實李昭要求的已經很少了,在李昭看來,這哪是坦克啊,就是一款自行火炮罷了,沒有先進的觀瞄系統,那命中率就根本沒法保障,特別是行進中的命中率,李昭都不知道能不能命中。雖然問題很多,但只要火炮出來了,李昭還是準備先把坦克整出來再讓人慢慢研究。
聽到李昭說的坦克,張師長直接就熱血沸騰了,這種坦克聽著都覺得帶勁,雖然他不太理解李昭為什麼一直強調電子觀瞄系統的重要性,但就這麼一個重量以及火炮就讓他難以自拔了。這也是張師長這樣將領的普遍情況,李昭說的這款坦克,火力和防護是絕對兇悍的,在這個時代實力也是碾壓級別的。
只是李昭感覺有點可惜,就是機械部分李昭感覺問題都不大,但最大的問題就是電子系統,一個三代坦克的殼子,裝二代坦克的電子系統,想想都是無奈。
看了一會,李昭問道:“這次給了師裡多少新坦克?我看好像沒幾輛啊。”
張師長說道:“這是剛出來的,還是因為發動機這事是我牽頭你搞的,這才直接送過來了兩輛,不然就我們現在的情況,估計三五年內都不可能摸到。當然輕型的我們拿到的機會比較多,就是那種我有點看不上。”
這件事李昭也能理解,那種輕型的,顯然防護不能讓張師長滿意,畢竟比正常版本輕了五六噸,比這個加強版本更是輕了十幾噸,比李昭準備搞得直接輕了一整輛坦克,知道有更好的,對於差一些的,那自然就瞧不上了。
看了一陣訓練情況,李昭也就和張師長回去了,張師長自然去聯絡軍工廠,看看能不能實現更遠的射程,而李昭則是繼續忙他的事情。
第二天來到材料廠,軍車的零件已經開始了製造。每個研究小組直接分配了相應的工人小組,雙方相互配合製造零件。李昭也開始巡查各個零件的製造過程,正如李昭所料的那樣,所有的機械加工、焊接等方面的零件完全沒有問題。
而問題最大的地方果然是外殼製造這一方面,李昭雖然將整體的設計儘可能簡單了,不存在未來那種流線型的車身,儘可能的是減小各種弧度,但仍然有大量的形狀需要人工敲打出來。當然一般來說軍車就是有稜有角的造型為主,而李昭現在做的就是。(本章未完!
第四百一十四章 真打鐵
把軍車設計的更方了,以此來減少軍車的製造難度。
當然這也是為了降低模具的製造難度,未來的生產過程,外殼肯定是需要使用衝壓模具來製造的,現在又沒有各種數控機床進行製造,全部使用人工的話,全套模具製造下來,需要的時間可是很長的,造型簡單可以儘量減少製造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