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軋鋼廠擴大規模開始,周圍的人家算是有了很大的改變,無他,很多家庭都成了雙職工,甚至三職工的家庭。特別是大規模招女工之後,周圍的家庭生活就更好了。李昭剛到軋鋼廠的時候,廠裡大概只有不到兩萬人,但現在已經快五萬人了,一年的時間,前後招了兩萬多人,這就直接惠及幾萬個家庭。
這樣大規模的招人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這幾萬個家庭一下子就有了購買力,也讓現在的市面慢慢繁榮了起來。其實經濟發展的好不好,完全可以看老百姓有沒有購買力,國人雖然有存錢的習慣,但這種習慣完全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或者為了辦大事,國人消費更理性,不像外國人消費那麼衝動罷了。
賈家就是眾多被惠及的家庭之一,原本僅僅只靠賈東旭一人支撐的家庭,現在有了兩個上班的人,每個月的工資直接到了六十多。在這個想吃得好,每個人只需要不到十塊的年代,絕對算是過得很好的了。如果賈張氏也願意出去工作,那麼這個家庭的日子可就完全不同了,每個月人均可支配就達到了十二三塊。
李昭想著,臉上不禁露出笑容,現在軋鋼廠也在持續招人,隨著電器銷量的漸漸提升,對於工人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為了應對這種局面,廠裡的新人培養的模式也逐步確定了下來,首先就是軍訓加學習,主要學習規章制度以及技能。這樣的情況下,軋鋼廠的新工進步速度也比過去快了很多。
第二天到材料廠,李昭也準備開啟車輛的試製工作了。前面工作的重點是數控機床,現在普通機床的數控化已經不需要李昭再管什麼了,首先各種圖紙已經完成的七七八八,只需要相應的製造就好。其次就是就算計的產量實在太低了,就現在的情況來說,每個月能造一臺就不錯了,想要量產,比較難。
首先需要的就是各個配套廠的投產,但這還需要時間,想要投產最少也是九月份的事情了。所以在數控機床這一塊,李昭已經不需要怎麼插手了,如果說有需要插手的地方,估計就是多軸機床的研究了,這些主要需要李昭做的,就是拿出機床的圖紙,而這時一個長期的過程,以李昭的速度,也是需要幾個月時間的。
至於說分給研究所做,那還是算了吧,這樣可能還會增加李昭的工作量,這並不是在原有的創意基礎上升級,這完全是跨代的升級,想靠研究所的人員,那最少都是幾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向前邁一步,李昭可等不了那麼久。還是他拿出機械方面的圖紙,再讓研究所的人搞詳圖,這樣反而更省時間。
而研究所的人,李昭準備主要讓他們做後期深化發展方面的工作,比如現在數控銑床已經出來了,那麼後續的發展就交給他們。比如有的需要更大型的機床,那麼如何將機床大型化就可以交給研究所做,李昭就沒有必要搞這些了。就如現在李昭準備將軍車先搞出來,剩下的普通機床數控化就交給別人了。
到了蘇父辦公室,李昭就說道:“爸,我們這個星期就準備開始造軍車了,一會我們一起開一個會吧,專案組的人員已經分配好了吧?”李昭前期就讓蘇父成立軍車專案小組,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現在正是用的時候。 首發更新@
蘇父聽到這裡,也是笑道:“當然準備好了,畢竟已經準備這麼長時間了。這些人都是研究所對於汽車之類研究比較感興趣的人,將來成立汽車研究所就靠他們了。”說著蘇父吩咐人去叫軍車專案的人員以及張師長、副廠長等人,這個可是一個重點專案,更是張師長非常關注的專案,所以必須要把這些人都找來。
說完這個事情,蘇父說道:“對了,今年招的畢業生已經準備分配到崗位了,你有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如果沒有我就準備直接分配了。”
李昭聽到要分配大學生,也是有點懵,問道:“什麼時候來的,我怎麼都不知道?還有現在都八月了,我記得好像是七月就要到的啊。(本章未完!
第四百零八章 車輛開始試製
,怎麼現在才分配?”
這也不怪李昭感到懵,李昭一直沒有見到過這批人,所以根本不知道這批人的情況,這會突然聽到這事,還是原定時間快一個月後,實在不知道怎麼回事。
聽了李昭的話,蘇父笑道:“還能是什麼時候,七月十號到的啊,前面應該和你說過?只是十號的時候你比較忙你,就沒有通知你這事。至於到現在才分配,主要是我看這一批人數還挺多的,就都直接丟到軍營訓練去了,包括中專生,已經有一個營了。這麼多人如果不先訓練一下,總感覺缺點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