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第三章 播種機都是黑科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章 播種機都是黑科技 (2 / 2)

李昭上大二的時候就在村裡把這種給搗鼓了出來。找鐵匠打了一些耬鏵、往復插板、大釘,大概6毫米的鐵條,幾個木匠合作,三五天的時間,就做出了二三十個播種機。

這種做出來,人工算上材料,一個播種機的成本才不到一塊錢,而且基本上木工手藝不錯的都能做。當然這種也容易損壞,特別是木輪,基本用個半天一天的就會因為過度磨損報廢。

當然這也無所謂,反正只要選好木料,兩個人拉下鋸,然後用燒紅的鋼筋戳兩下,輪子要多少有多少,事先準備好輪子,很快就可以修好。當然如果以後有鑄鐵的輪子賣了,直接採用鑄鐵輪就可以,成本也就再加個幾毛錢。

由於這個時代訊息比較閉塞,這種播種機也就在附近幾個生產隊在用,沒有傳播太遠。

而李昭把這幾種設計作為畢業設計拿出來之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當樣品製作出來後,直接在學校引起了轟動,在樣品試用的時候,相同人工的情況下,播種機的播種效率是人工刨土播種效率的三倍以上,而且人員更省力。

特別是知道了幾種播種機和鑽井裝置在李家村推廣使用的效果之後,李昭就在學校出名了。李家村有四百來口人,除去幫不上忙的小孩,每年操持三四百畝地就已經是極限了。

犁地也只是用牛拉犁,除草更是隻能用鋤頭,人工一點一點刨,生產效率十分低下。小麥產量不足三百斤,玉米產量不足五百斤,大豆產量兩百來斤,如果不是紅薯產量還可以,村裡每年都得餓死人。

村裡旁邊還有不少荒地可以開墾,只是生產效率低下,忙不過來而已。這兩年,李家村因為李昭搞得播種機,玉米種植直接翻了幾番,只玉米一項就有五百多畝。

再加上往年面積的大豆等作物,李家村糧食種植面積直接翻了一番,而播種所用的時間,卻只有過去的三分之二。如果不是考慮再多,除草、收割跟不上,李家村糧食種植面積能再翻一倍上來。

再配合上這兩年擴大規模養殖蚯蚓的情況,蚓土作為肥料使用的加成,現在李家村小麥的產量基本可以穩定在四百多斤,玉米在七百來斤,所以交了公糧,李家村還能吃飽飯。

同時李昭還製作了人力鑽井機,這個更簡單,一箇中空的合金鑽頭,然後加上幾段套上絲的鋼管,頂上是一個方向盤大小的轉盤,轉盤上有一個可以永珍轉的出水口。

鑽井時一邊給鑽孔處澆水,一邊用押水井從轉盤上方抽水,將鑽出來的泥沙洗出來。一臺鑽井機,兩三個小時就可以打一眼三十到四十米深的井。井中放上硬質水管,就可以用押水井抽水了。

這幾樣下來,李家村的糧食耕種面積和長勢都非常不錯,今年豐收算是十有八九了。對於這個時代的農村來說,李昭的幾款機械真是妥妥的黑科技了,成本不多,但直接將效率提升了幾倍,如果推廣得當,糧食總產量增長個兩三層絕對是有保障的。

因為學校的重視,隨著李昭在學校名氣的增大,李昭被新聞系在報社的實習生給專訪了。說來這個實習記者也是夠用心的,她不僅採訪了李昭,還走訪了李家村,實地調查了李家村的變化。

在於其他村莊對比之後,李家村的耕種面積基本達到了其他村莊的1.5倍,而且莊稼長勢更好,李昭直接上了報紙的頭版頭條,也因此被相關部門重視了起來,最後被分配到了紅星軋鋼廠。

與其餘同學相比,李昭的工資至少多了十幾塊,同時還直接分了房,級別也直接定為了科員。現在雖然只是技術員,但只要李昭將幾種機械的生產線建好,完成量產,那麼升為工程師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