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命令後的參謀部很快組織了專家進行推演,但當戰艦的大致引數都擺出來後,參謀部的人員也是瞬間呆滯,實在是這艘戰艦實在太離譜了。
首先是對潛艇的搜尋能力,在聲吶本身沒有差別的情況下,聲吶陣列越多越大,肯定搜尋能力能力越強,那麼這麼一艘鉅艦自然不用說了。
再說雷達系統,整艘戰艦有充足的儲備浮力和空間讓他們安裝雷達天線,不僅如此,還可以配備預警機,所以雷達方面不需要說什麼,你需要多強就可以多強,畢竟裝有這麼強的核動力的情況下,電力是一點都不會缺的。
再說攻擊力,艦炮就不說了,這是這個時代的頂點了,不是現在各個驅逐艦、巡洋艦上的小炮可以比擬的。而整艘戰艦最讓人無語的就是,武備實在太多了,簡直是你的導彈有多強,這艘戰艦就有多強,航母是靠飛機,而這個完全靠導彈,顯然導彈更加致命。
最後他們拿超級武庫艦與航母進行對比,發現由於有預警機,所以目前的航母艦載機很難攻擊到這艘戰艦,而超級武庫艦憑藉各種導彈和預警機卻可以很容易攻擊航母,當然這些都是李昭設定的能力,能不能研製出來只能看他們自己。
很快參謀部的推演結果擺上了頭腦的面前,最後的結果是航母戰鬥群可能略遜一籌,頭腦面對這樣的結果,也不得不慎重起來,最後也不得不扎進了這樣的競賽當中。僅僅一個星期,比大毛略晚一些,也宣佈了發展這型戰艦的訊息,最終仍然被命名為蒙大拿級,首批也是建造四艘。
接著高盧雞與約翰牛也相繼傳出訊息,都準備發展這型戰艦,不過他們主要是湊熱鬧,都表示準備先研製一艘。這時的兩國國力都是處於急速下滑階段,最大的可能就是嘴上說說,真的拿去表決的時候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斃掉。
當然這事李昭並不知道,他現在只是從蘇父這裡知道了大毛髮展這型戰艦的訊息,不過李昭推測,西方很可能坐不住,如果大毛真的達到了戰艦所標註的指標,那麼西方肯定坐不住,發展這型戰艦也是遲早的事。
很快李昭吃過飯,離開蘇家,和蘇雅依依惜別。
第二天上班,李昭整天都是樂呵呵的,雖然他坑了兩大陣營的事情不能往外說,但心情那是真的不錯。有種自己也能參與世界大事的感覺,這種感覺那是真的不一樣,就像自己真的把握了世界的脈搏一樣,做事也感覺更有動力了。
週一下午,李昭接到楊廠長通知,讓晚上和他一起去領導家吃飯,同行的還有李副廠長、何雨柱。到了領導家,如電視劇裡的劇情一樣,楊廠長特別交代何雨柱,做菜就好好做菜,不要多說話,只是現在缺少了許大茂,名場面沒了。
一行人進屋,何雨柱被引導著去廚房,而李昭幾人去了領導書房,這裡人還不少,加上李昭三人,這就有七個人了,還有軍工方面的人,不僅如此,前面見到的那位參謀長也在。眾人見面自是一陣寒暄,李昭三人坐下,秘書倒好茶,領導則開始說正事了。
“這次請大家來,一是我最近分配了些好東西,準備請客,也是知道咱們的同志都辛苦了,犒勞犒勞大家。今天的肉可是不少,豬前腿和豬後腿各一個。”說著還笑咪咪的看著李昭。
搞得李昭只能嘿嘿傻笑,訕訕的回道:“那我今天可要吃個夠!”眾人聽到這話,也是哈哈大笑。不過也不能怪李昭,要知道61年全國糧食產量只有不到1.4億噸,平均到每人,全年可支配的糧食也只有不到四百斤。
這不到四百斤糧食可不是麵粉、大米,而是要包括紅薯、土豆、玉米一起的。而且按比例,粗糧佔絕大多數。這個時代,那是真的會餓死人的!
為什麼李昭的農機專案那麼受重視,這就是根本原因,這個時候,誰有本事把糧食產量搞起來,誰就受重視。眾人這時哈哈大笑,但誰的內心不是含著淚的,只要有一個強國夢,那就都是心酸。
“二來也是有正事,上個月楊廠長他們拿到部裡的圖紙,經過部裡與上級領導近一個月的討論,最終決定上馬這些專案。”眾人都是知道那次討論的,聽到這些專案上馬,那是都很高興。
“第三是件好事,一會由參謀長給大家宣佈,讓你們也高興高興。”
“考慮到這個專案很大,也很困難,與上級討論後,我們打算組成聯合攻關小組以及聯合指揮小組,攻關小組負責解決問題,指揮小組負責協調各工廠、部門,生產出來之後,再以這些裝置生產新的裝置。”
“攻關小組準備從全國範圍內徵調精兵強將,再聯合高校一起組成,組長我打算親自擔任,雖然我不懂技術,但我能給大家做好服務。這些裝置的意義重大,早一天完成量產,那麼就能早一天實現祖國的強大。”
“聯合指揮小組將由上級領導親自坐鎮擔任組長,我擔任副組長,由上級統一協調各方,參與這次任務的各單位的一把手擔任組員。所以這次攻堅的規格會很高,領導也是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實現量產。”
“這些裝置生產出來之後,除了更新各個工廠的裝置外,上級還指示我們做好組建新的工廠的準備。正如我當初說的,準備以這些圖紙的裝置為基礎,成立一批新的工廠,每個工廠選擇兩個產品,互相備份。這些工廠將分佈在國家的大江南北,以這些工廠為基礎,可以帶動一批地區的發展。”
聽到這裡,李昭這時也有點明白了,這是已經準備開始二線、三線建設了,不過聽這意思,這是打算以新裝置為基礎建設二三線工廠,不是如原本歷史上那樣,將老裝置打包帶走啊,那這就有意思了。
這時領導接著說道:“這批裝置實現量產後,咱們的機械加工能力,基本上可以趕上先進國家,咱們現在所有工廠的機械,基本都能實現量產了。”
這一點確實是這樣,雖然大毛支援了156個大專案,但其中很多機械現在還很難複製,這些裝置製造出來後,那基本上機械相關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當然不能複製的原因很多,大致歸納起來有幾點,第一是材料問題,生產不出合格的材料,造出來也是樣子貨。第二就是加工能力不足,比如很多部件是需要大型水壓機鍛壓之後才能達到要求,這個時代,國內還沒有。第三就是加工精度不達標,這很好理解。第四就是設計能力跟不上,畢竟工業基礎太薄弱了。第五就是加工工藝達不到要求,水壓機是一方面,但金屬本身的處理也是問題。
而李昭拿出來的這些圖紙,恰恰是解決了這些問題,電渣爐加合金鋼配方,解決了材料的問題,水壓機解決了加工的一些問題,而李昭記憶中的金屬加工工藝也解決了工藝的問題。這些機床實現量產後,就能解決加工能力不足的問題。而設計能力,以這些裝置為藍本,就能開發出相應的專業裝置。
所以這些東西拿出來,基本就算解決了機械加工方面目前所面臨的絕大多數問題。不過李昭現在也比較苦惱,李昭的這些圖紙,是零件的結構圖,也就是一個零件最終長什麼樣。但到了製造環節,那就有很多事情需要解決了,首先需要以這些結構圖畫出各個零件的加工過程圖紙、工藝處理過程等。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軸承,在結構圖中,李昭只需要標註一個軸承的標準號就可以。但到了加工環節,為了達到機器的要求,那麼這個軸承就需要從鋼材的基本工件開始畫圖,基本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出相應的圖紙,最後等到軸承真的製造出來,那就需要出幾十張圖紙。
“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