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用半個月就炸死孫可望,活捉緬甸王,屠盡緬甸王室。
崇禎大為稱讚,在緬甸設定4個布政使司,直接統治,同時下令何騰蛟和李定國東西夾擊,將暗中支援緬甸的真臘等國一舉蕩平,全部納入朝廷統御。
6月,寶島布政使鄭森接到聖旨,以日本攻佔大明附屬國琉球的罪名,揮師北上,征討日本。
日本王在水師覆滅的情況下,提出議和,並提出了一系列條件。
崇禎只有一句話,「可以議和,但是戰事不因議和而停止。」
7月,日本的戰事還沒結束,鄭森麾下大將施琅率水師在呂宋活捉唐王,斬殺鄭洪奎,奉崇禎帝軍令,駐守呂宋,開設新的布政使司。
8月,大明艦隊遊弋在東京灣,日本王提出投降,表示願意成為大明附屬國。
崇禎得知後,只給了兩個字,「晚了!」
9月,明軍在日本各個海島登陸,大興屠刀,日本帝脈斷絕,幕府消亡。
訊息傳回大明,舉國歡慶。
鄭森被賜國姓,封王爵,是為延平郡王。
同一時間,遼東和
蒙古地區豐收的訊息傳回京師,崇禎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沒有任何驚喜的感覺,「傳令吳三桂,在更北方開展軍屯,將玉米、紅薯、土豆的種植推向更北!同時向羅荒野以西推進。」
10月,黃升帶軍出征準格爾,花封帶軍進入青海,憑藉碾壓性的武器優勢,如履平地的大舉推進。
準格爾大軍不是對手,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力邀漠北蒙古三大部落參戰。
漠北蒙古眼見漠南蒙古已經成為大明國土,準格爾滅後,一定會輪到自己,立刻派兵參戰。
可惜在新式武器飛艇的參戰下,草原騎兵遭到大明空軍無情的轟炸,潰不成軍,舉旗投降。
準格爾的大軍也在一次次衝鋒中損失殆盡。
準格爾汗王向西逃亡,黃升直接跨過巴爾喀什湖,一路追去。
崇禎帝下令建立伊利等8個布政使司,統轄瀚海各個地方,同時將漠北到北冰洋的廣大區域,分割為28個布政使司,相仿漠南的方式進行治理。
11月,大明第一條鐵路開工,從京師一路向西,直達嘉峪關,全國轟動。
崇禎大喜之下,令設計院繼續跟進,今後要將鐵路一直鋪到伊利,甚至更遠的西方。
大明不斷開疆拓土,實為古今罕見,但是崇禎沒有停下腳步,大手一揮,大明水師浩浩蕩蕩的南下,在明南群島上建房開荒,向全世界宣佈這些島嶼的歸屬。
12月,就在大明寒風凜冽的時候,大明水師找到了正值盛夏的南洲。
訊息傳回大明,大臣紛紛祝賀,更為那裡的氣候感到驚訝。
世界上居然有和大明氣候完全相反的地方。
「大明夏天時,南洲就是冬天,大明冬天時,南洲就是夏天了,真是神奇。」
此時,神工院的老師和學子們登壇講課,向大明百姓論述地球、太陽、自傳、公轉等科學知識,藉著找到新大陸的契機,好好做了一波科普。
再加上電燈的普及、電話和發報機的發明,大明知識分子終於認識到了科技的力量。紛紛報名加入神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