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林又一次走在柏園前的青石板路上。
這裡承載了他無數美好的期盼與想象,有對外公的思念,對母親小時候在這裡生活的想象,也有美好的記憶,那一晚,與鏡秋在這裡淋著雨走過,享受雨的芬芳。
那一晚,忘記了身在何方,心在何處,有時空倒轉的錯覺,彷彿置身於一個純淨又完美的想象國度。
當年這裡曾經是繁華地,如今清寂無聲,叫人唏噓。
鏡秋走後,他常常一個人來這裡,走走,看看,靜思。
也寫過這樣一首小詩:
那時少年海州,年華正好。
青石板悠長,婉轉弄堂。
細雨染長衫,澹樓喑嗚。
閉眼空堂,睜眼攮往,數不盡的塵世離殤。
細溯月光上樓閣,樓齊平潮。
蝴蝶兒撲著粉面,各色兒郎。
雪瑩足,白皓腕,琵琶琴床。
胭脂半點,環佩鏗鏘。
你自咿呀低唱,我且獨斟空腸。
聽客換了幾換,明月初在天。
杯中淚,笑人世無常。
臺上按琴問知己,漫搵疏狂彈盅和,顧知己已不在。
已不在,綠幔垂。
漸無聲,燭光暗。
那年年華正好,且相逢。
如今他年華正好,不知道鏡秋在做什麼?
當年兩人一起暢想,穿越到古代,他做俠客,她當琴女,書劍恩仇,縱意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