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娓放下觥盞,命宮女將酒撤了下去。而後低聲對媚媯道:“我這裡有貴客前來,媚姐姐是留、是避?”
媚媯抬頭朝外看了一眼,掃興地說道:“我先回去了,你凡事小心。”說罷站起身來,用手拍了拍阿娓的手背,示意事後記得告知她。
阿娓點了點頭,亦起身目送她離開。
媚媯與來人擦肩而過,稍微駐足了一下,心底祈願他們不是來找阿娓麻煩的。而後深吸了一口氣,徑直朝前院行去。
另一邊,阿娓見蒙翁過來,難得起身相迎。三人各自揖禮後,蒙翁指著身旁之人,向阿娓引薦道:“此乃我大秦扶蘇公子。”
蒙翁不過一語,阿娓的心中便確定了一件大事:蒙氏一族只怕支援的就是這位扶蘇公子。
而後蒙翁又指著阿娓向扶蘇引薦道:“這位就是周公姬承的小女,娓姬。”而後有補充了一句,“公子,她便是姬安的妹妹。”
聽得姬安二字,扶蘇和阿娓眼中閃過一道思緒。到底是阿娓更在意阿兄的事情,是以問道:“公子認識家兄?”
問罷,方才細心打量來人。扶蘇今年二十有九,名若其人,端地是風神玉韻。阿娓想,若是讀《詩》之人想不透“念言君子,溫其如玉”這八個字,看看扶蘇就能明白。不過,扶蘇身為大秦的公子,常人想要見其一面,卻又談何容易?
而扶蘇見阿娓有問,忙拱手道:“令兄天縱之才,孤昔日有幸一悟,獲益良多。”
阿娓只得謙道:“公子說笑了。”
阿兄入咸陽時不過七歲,雖天資驚人又精於易學,但到底年幼。彼時扶蘇都二十有二,正是入朝效力的年紀,二人交集可想而知。是以扶蘇即便看起來溫文無害,且又沒道理說謊,可阿娓還是不信他所說之語。畢竟以姬、嬴兩姓之仇,阿兄鐵定不會與扶蘇交好。
得蒙翁引薦,三人賓主分坐,阿娓條理分明地安排宮女準備宴饗之器。
阿娓雖年幼,端起來卻又是十足的貴族架勢。扶蘇本是因蒙翁一時陳情,憐惜其與父母分離之痛,有心見上一面,來日好向父皇進言,為其言說一二。但真見到了阿娓,見其行事滴水不漏,舉止行雲流水,神態恬然自得,一時也為之心折,方信蒙翁誇讚她的那句“經心皆見識,書史盡通該”,她確實當得起,如此一來惜才之心更甚。
故此扶蘇舉觴讚道:“素聞姑娘天生聰慧,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阿娓只得舉觴回讚道:“公子仁義,亦是天下皆知。”
兩人相視一笑,掩袖飲下。可見這天下,深受傳聞其害之人,不獨一人。
一飲既畢,阿娓則舉觴望向蒙翁,言道:“阿翁的厚意,我心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