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滄海尋仙記> 第十五章 國仇家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五章 國仇家恨

只因阿兄已經死了,她就終其一生無法實現超越他的夢想。於是那份遺憾深藏在她心底,一直空落落地,未曾被填補,甚至還會這樣伴隨她終身。

這樣一想,阿娓就更恨徐福了。當然在她心底最恨的,還是趙政。

畢竟徐福只是上書要求出海尋仙,卻未必一定要她阿兄作為童男。但趙政就不一樣了,他是有預謀,有目的地徵召她阿兄,一如現下徵召她。

趙政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秦國,那麼她算計到秦國,是不是也就算計到了趙政?阿娓目中閃過一道寒光,既然胡亥生出了覬覦之心,她不知道也就罷了,知道了還不做點什麼,那豈不是對不起她自己的姓氏?畢竟嬴姓於她家可不僅僅是滅國之恨,更有絕祀之仇!

國仇家恨。阿娓深深吸了口氣,慢慢閉上了自己的眼睛。

朝代更替,起起落落,修行史家的她自是看得開。就像商之滅夏、周之滅商,故此秦之滅周,在她看來原本也無什麼可恨之處。可錯就錯在,秦國終究太過殘暴,焉能讓人不懷恨在心?

想當年她的曾祖父,最後的周天子——周赧王姬延親率族人降秦,秦昭襄王受降後封他為周公,讓他遷居梁城,可是曾祖父到梁城不滿一個月就憂憤而死了。

何以不憂?降國之君,高臺之債;何以不憤?降秦之後,秦昭襄王竟然將他的太子,也就是阿娓的祖父姬壇殺害了。祖父、曾祖父相繼而死,那時不足十歲的阿爹就這樣繼承了周公之位。阿爹戰戰兢兢,只得醉心於易學,遣散宗室家臣,雖說名號周公,實際上也不過只是一個可憐的孩子。

可即便是這樣,他也還為秦王所忌憚呢。到秦莊襄王繼位,又誅她的族叔姬根、姬傑及其後人。待到趙政為秦王時,曾祖父的近支血脈,竟只剩下阿爹一人。

阿爹如履薄冰,及長,亦沒有合適的婚配。直到身為陳國後裔的阿舅得知此事,念及周室分封之德,不忍周室香火斷絕,宗廟無祀,遂以妹相嫁。

府中有了女主人,梁城才算得上一個溫暖的家。再後來爹孃有了阿兄,爹替他取名為安,便是希望他一生平安順遂,得以將家族血脈延續下去。由此可見,阿爹其實真的是個很容易滿足的人。

大抵是深知秦王忌憚自家血脈,又感於阿孃不棄相嫁,阿爹終其一生也沒有像其他貴族一般擁有姬妾。待及阿兄四歲,阿孃方才再次懷孕,而後就有了她。兒女雙全,阿爹也就心滿意足了。

一家人安安生生地在梁城居家過日子,可誰又能想到,那個掃平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的趙政,一時竟又想起了他們來?

於是他們連這樣尋常的日子都過不成了。七歲的阿兄被他下詔招入咸陽,而後被充做童男,隨徐福出海尋仙。從此爹孃再無笑顏,阿孃一提阿兄,更是以淚洗面。若不是那時她小,還需要照顧,還不知道爹孃將會作何打算呢。

再後來得到徐福的訊息,知道阿兄是真的去了。一時之間莫說爹孃哀哀欲絕,便是整個府中都瀰漫著一股悲傷絕望的氣息。阿兄之死,昭示著他們天子一脈絕祀。待到阿爹百年之後,誰去替阿爹祭祀上香?

周室八百年天下,姬姓嫡系旁支不計其數,到最後竟連先王血脈都保不住!

何其悲乎?阿娓閉著的雙眼,卻依然止不住眼淚滑落。

在阿娓心底,國仇或可不報,東周之後,王室本就衰微,搖搖欲墜。曾祖父的天子當得也著實窩囊,雖居天子之位,過得還不如一個小諸侯,被滅本就是常理。可家仇呢?嬴姓兩代數人,手上沾滿了她姬家嫡出的鮮血。滅國殺君古來有之,但毀人宗廟,絕人祭祀之事,便是史書之上也未曾有過!

商之滅夏,桀子避居北野,商湯便封了夏室一支姒姓貴族於杞國,以侍奉宗廟祖先;周之滅商,武王仍封紂王之子武庚於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後,武庚叛亂,周公平叛之後,又另封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於商丘,國號為宋,以奉商朝的宗祀。

周室整整八百年天下,有何所憑?不過是因為一個德字罷了。像武王滅商之後,不僅保留了商的宗祀,甚至還將大禹的後裔東樓公封於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禹的祭祀,直到如今大禹的姒姓後人還世代為大禹守陵呢。

對比之下,秦又做了什麼?秦也曾是周的諸侯國,大軍壓境,周無力抵抗只得投降。秦接受了周的降意,卻轉頭又殺降臣,逼死周王。到後來更是絕其後代子嗣,斷其宗廟,絕其祭祀,秦之殘暴、手段之毒辣,簡直前所未聞。

既已絕其嗣,斷其宗廟,到如今竟連她一個女兒家都容不下,又是何等可笑?

商得夏天下、周得商天下,皆是眾望所歸。趙政得天下,僅以武力取勝,他日夜煎熬,看人人都是威脅,又何嘗不知自知這天下他大秦得來得不義。不義之戰,不義之人,不義之天下,還妄想什麼萬世基業、長生不老,著實荒唐至極。

於是阿娓哭著哭著反倒笑了。誰會想到,當趙政為了他大秦的萬世基業正拼命打壓著他們這些貴族“餘孽”之時,他的兒子們已經開始拉幫結派分化他的威信了?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來日兄弟鬩牆,他所謂固若金湯的大秦只怕會崩得更快吧。拉著六國貴族的國仇家恨,一旦大秦失勢,想必天下之人都會起來共擊之。

不過,那應該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彼時她早已出海,生死都未知。但這並不妨礙她猜到結局時的開心,果然,當初修習史家是對的,即使生命很是短暫,但目光可以很長,也可以很遠。

六國貴族之仇,他日自有人報。可她周室的國仇家恨,她得乘自己尚在咸陽之時,努力地討要回去。趙政既然忌憚她,她若不做點什麼,又豈不是愧對了他的忌憚?

扶蘇、胡亥這便是她手中最好用的棋子。扶蘇既已見過,其人如何,她已盡數知曉。因為被困芷陽宮,現下她只有等,等扶蘇忍無可忍揭開胡亥天真爛漫的面具,等胡亥失勢時的遷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