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文之前對於庫存,那是相當的重視。
正是因為這樣,喬正明才會對產量要求的這麼嚴格。
就算廠裡有一些出現了質量問題,喬正明也沒有放棄增長產量的速度。
現在李興文一下就把廠裡的庫存全部拿出去了,這讓喬正明無法理解。
李興文的這種做法,不是前後矛盾嗎?
要知道現在整個江東省,每天都會有不少的訂單回來。
飛龍廠的日出貨量,快達到十五萬包了。
按照眼下這個速度繼續下去,突破二十萬包真的就是時間問題了。
出貨量增長如此之快,飛龍廠的產量卻已經到達極限。
日產近十八萬包,這已經是飛龍廠和食品廠的極限了。
就算食品廠能夠繼續把產量提上去,飛龍廠這邊也無法做出足夠多的辣子油了。
按照現在的出貨量增長速度,下個月飛龍廠的產量就有可能跟不上了。
喬正明直接跟李興文說:“廠長,我們的產量已經有點跟不上了。”
李興文並沒有急著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詢問了一下現在的出貨量和產量。
聽完喬正明的回答後,李興文知道規模還得繼續擴大。
“之前不是讓你聯絡過一些小型國企嗎?現在可以派上用場了,問他們願不願意做我們的代工廠。”李興文說。
喬正明趕緊道:“廠長,這樣風險會不會太大了?”
“不急。”李興文搖頭道,“如果讓我們自己租廠房買機器的話,確實會有風險,現在我們只是出工錢,一點問題都沒有。”
說到底,喬正明的觀念還是沒有轉變過來。
現如今整個華夏國內,大部分企業做的都是實體產業。
在他們看來,想要做好實體產業,前期投入是非常大的。
不說其他,光是廠房跟機器這兩部分,基本上就用了大部分實體企業百分之五,六十的資金。
李興文要是學這樣的模式,飛龍廠的產量根本不會達到如今這個地步。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