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省聯想是由內地聯想和華夏技轉公司,港省四位大商人的導遠公司,一起成立的。
其中兩家國有企業持股百分之六十七,導演公司持股百分之三十三。
很早之前,這家公司就已經成立了。
當然這一家公司,華夏聯想除了有股權,其他沒有任何的瓜葛。
九二年,柳乘風要求增資擴股,股本金增至一億港省幣。
對於這個要求,技轉公司直接拒絕了。
原因很簡單,港省聯想不管是技術還是產品,都是零。
這樣的公司,根本就沒有必要增資擴股。
結果在增資後,港省聯想股權結構便發生了變化。
內地聯想佔股份的百分之五十三,導演公司佔百分之四十三,計轉公司只佔了百分之四。
明年,柳乘風會要求再度增資擴股。
到那個時候,技轉公司就會成為僅持有零點一億的小股東。
這個時候的技轉公司,可以說沒有任何的話語權了。
在九四年的增資擴股中,資金投入基本上都來源於內地聯想。
內地聯想直接投入了九千多萬港省幣,至於導遠公司的話,象徵性的投入了十萬港省幣。
如此懸殊的投入,兩者卻能取得相差無幾的股權,其中是有奧妙的。
奧妙就在於,內地聯想將其投入港城聯想將近一半的資金,借給了導遠公司。
導遠公司拿著這一半的資金,低價購買了上市公司港城聯想的股權。
這麼奧妙的操作,自然是出自於柳乘風之手。
現在說出來的話,可能還會有很多人不相信。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
只能說柳乘風這一手玩的是真的花,一般人真的是想不到。
導遠公司用內地聯想的錢,去購買了港城聯想的股份。
就是說,導遠公司完全就是在空手套白狼。
當然,柳乘風的操作到這裡並沒有完全結束。
歷史上,港城聯想是在九四年二月十四號掛牌上市的。
上市之後,三家股東共持有將近五億股。
他們付出的全部股金為一億多港城幣,換算下來的話,每股的成本是兩毛多一點港元幣。
要知道港城聯想股市的上市發行價,定的是一點三三元。
這個價格,超額認購達到了四百五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