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正值多事之秋,三人語句簡練,三言兩語確定計劃,分散執行。
沈襄去把錦衣衛混編進巡夜的隊伍,加強防禦,韓新亭去前院簽押房,請陳檜發信,提醒獨石關守將。
院中只剩曹謹行和軒轅十四。
他把風揚陣陣盤放在石桌上,警戒四周,手上也沒閒著,一心多用,拿著肉乾喂十四。
身後並排的幾間房裡,李鬼手帶著兩位御醫照看朱七,黃方苓在房間把玩那隻酒壺,四鬼守在她屋外。
總兵府外圍,則是一眾親兵的居所,如今還要加上陸嘉明、顧硯竹等先天境界的百戶。
總兵府處於重重保護之中,防守非常嚴密。
前院。
韓新亭到總兵府簽押房會見陳檜,把自己等人的想法跟他說了。
“三位所慮極是。”
陳檜站了起來,在桌案後來回踱步,沉吟道:“原本我想等穩定幾日,再加派人手押運火炮到前線增援……十三翼沒能毀炮,再出手時必然全力以赴,不得不慎重,但……為防這股勢力配合蒙古大軍夾擊獨石關,增援已勢在必行,不能被他們拖住……這樣吧,我即刻傳令,讓周雲帶蔣千戶、徐千戶走小路秘密押運五門新式火炮過去,配合守將駐守,以防萬一。”
韓新亭當然沒意見。
陳檜喊進一個親兵隊長,交給他一支令箭:“去請周指揮、蔣千戶、徐千戶,就說有緊急軍令,速來見我。”
“是!”
那親兵隊長接過令箭,飛快衝出總兵府,趕往周雲指揮的住所。
有一句俗語,叫“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意思是營房是固定的,而每年都有老兵走了,新兵來,就像流水一樣。
但這句話,在明朝只適用前半句。
所謂“鐵打的營盤”,最適合用來形容明朝的衛所制。
軍事要隘設衛,關津渡口設所,皆建有固定的營房。
大衛都設有城牆,儼然城池,如臨海的天津衛、威海衛、台州衛。
裡面沒有百姓,住的全是軍戶,無論官兵皆可娶妻生子,而且可以子承父籍,世代為軍。
因此“流水的兵”一說並不適用。
宣府破虜衛直面蒙古,是整個宣大地區都指揮使司下轄最大的衛所,有官軍五千六百人,而周雲就是破虜衛指揮使司指揮使。
雖名為衛所指揮,但跟錦衣衛指揮天差地別,頂多算是地頭蛇。
平時管理軍戶,屯守地方,戰時中央選將空降,打仗的時候,他就跟一般將士沒區別,都要聽上頭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