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高武大明:穿成朝廷鷹犬> 第七十八章 萬馬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八章 萬馬幫 (1 / 3)

所謂馬市,指的是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互市的一種固定場所,因以交換或收買馬匹為主﹐故名馬市。

馬市由來已久。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需要中原的糧食、茶葉、布匹,自漢唐時期匈奴突厥等就是如此。

到了明朝,老朱比較硬氣。

——你們缺不了茶,但老子可以少馬,等你們吃肉吃成半死,馬都是我的!

當然,也不可能一點不給,不然把蒙古、女真逼急了眼,得不償失。

明朝初期,在老朱高壓監管之下,一度只有官市,一切交易都要在官府眼皮底下進行。

就形成了“茶貴馬賤”的局面。

但好的制度一旦鬆弛,金錢利益帶動貪汙,破壞整個市場壟斷,局面就反轉了。

老朱硬,可惜不是每個人都像老朱那麼硬。

久而久之。

為了更大的利益,走私興起,官府無法禁絕,就只能默許官市向民市轉變。

北方俺答汗之所以屢屢攻打大明,除了燒殺搶掠之外,也有逼迫明廷徹底開放馬市的意思。

對明朝來說,開市弊大於利。

如今韃靼兵鋒正盛,用膝蓋想也知道,一旦開市,蒙古人隨意進出邊鎮,肯定不會老實。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是顯而易見的事。

但仇大將軍因為種種原因,就是覺得只要開市,蒙古人就會安分,因此,趁救駕大功在手,深得嘉靖信任之時,多次向其建言,請求在邊鎮開放馬市。

嘉靖最終被說動,同意試試。

去年,馬市議案透過,在大同、宣府兩地開設馬市,專待韃靼。

是為宣大馬市。

不過,不管官方怎麼折騰,對民市都影響不大,尤其遼東馬市。

作為最大的馬市市場,那裡自有一套規矩,不受外部制約。

活躍在那裡的馬販為方便運馬販馬,聯合茶販、鹽販成立了名噪一時的“萬馬幫”!

戰馬資源稀缺,官府和萬馬幫一直有合作,萬馬幫也一直挺配合,

畢竟,他們只是想做生意賺錢,不是想賣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