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嘛扔了?你送給我。”
“你要這些?是給你老婆用還是給你將來孩子用?”
“太早了,現在哪能考慮到這個問題?可能你都考慮了,我還沒考慮,我最少還有三年,先立業,後成家,總要大學畢業以後再——”
“哎喲,現在的工農兵學員裡,還有拖著兒子帶著女兒讀書的,結個婚怕什麼。”
“那也不行,學業為主,你不要的東西都給我吧,我在農村教書的時候,那些孩子從來沒見過這麼多好東西。”
“那倒不錯,慈善事業我是支援的,你找個大口袋來。”
然後,妹妹的那些東西又裝了滿滿一大袋子,生怕同學走了,夏永山給家裡打了個招呼,找根繩子,把那兩麻袋捆到腳踏車後面,連夜送到張誠鼎家裡,讓張家兄妹們高興壞了。小妹妹當仁不讓,首先挑出自己需要的衣服、文具、書籍,讓哥哥心疼不已。最後強行呵斥,才保留了絕大部分。母親看了以後,說這些衣服都不錯,樣子也好,成色也新,拿到農村送人,真可惜了,她挑選了兩件,大妹妹挑選了三件,哥哥踢了她一腳,這才想到,還要留些給董晨晨母女兩人。
看到那麼大一包襪子,花花綠綠的很是漂亮,只是有的跳紗,有的有色差,根本不影響穿。母親也心動了,說第二天早上就拿出去賣,商店裡的兩塊錢一雙,她少賣些錢,哪怕是一塊錢一雙,那也是白賺的。
夏永山怎麼也想不到,就是他家清理出來的廢舊物資,成為張誠鼎家兄妹的原始積累,到農村去,換來了第一桶金。
到了馮家,張誠鼎就看到很溫馨的一幕。童真真在門口踩大蒜,堂屋的桌子邊上,對面坐著夏永山和馮有珍。一個在講數學,另一個仔細的聽,還拿著筆仔細的記,這都是他們知青點的人,以後要聚在一起可不容易了。
他情不自禁地唱了一句:“要想糧食大豐收,互作合作有奔頭。”
這是什麼歌?50年代的歌,他居然還唱得出來。
三個人都望著他笑,說,你現在好了,連媳婦都娶上了。真是,什麼時候請我們吃糖?
“不立業焉能成家?”他訕訕的笑著,“我今天是來向大家告別的,明天就要回鄉下去了,謝謝你們的栽培、鼓勵、幫助、援助,等我以後發達了,我再來報答你們。”
“好好,”馮有珍首先叫起來了,“牛屎也有發燒的時候。看你小子什麼時候發達,怎樣發達。”
“看看我們四個人誰最先發達。”真真說。
馮有珍說:“肯定是夏永山,上大學是發達的第一步。”
“肯定我是墊底的,看著你們展翅高飛吧。”童真真邊說還運動巴掌。
馮有珍說:“我才是最後,還在農村當農民。”
“在農村怎麼樣,反正我要上學了,你就是我的接班人,先給我把學生帶好了,另外我告訴你們,我父親已經說了,儘可能的擴大招工,把你們招工都調上來。”
“我才是龍尾巴。”張誠鼎說,“我有自知之明,農村的就是調完了,可能就剩下我了,誰叫我成分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