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巨大月亮見聞錄> 164 沉默的螺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64 沉默的螺旋 (3 / 5)

低垂著人頭的枝杈紛紛為「水人」讓路,直到名為遺忘之海的情緒化身帶著周遊的身軀來到趙龍城的黑風衣之前。

周遊不受控制地張開雙臂,給予了趙龍城的身軀一個沉重的擁抱,好像要把自己的整個身軀埋進那黑色的風衣之中。

「你終於想清楚,要與這命運的螺旋合而為一了嗎?」

趙龍城的聲音出現在周遊的腦海之中,那聲音低沉、沙啞,彷彿無時無刻不遊走在瘋狂與毀滅的邊緣,但又無時無刻不保持著極高的警惕。

在趙龍城聲音出現的那一刻,周遊方才明白,即使眼前的十萬丈螺旋之樹看起來如此癲狂,將巨大月亮世界全體倖存者的頭顱全部掛到了這顆類似RNA的單鏈之上,但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趙龍城,卻絕非人們口中的「瘋天帝」,他一點也沒有瘋,他只是堅定地行走著他認為正確的道路之上,即使要維持這條道路的代價遠遠超出他的預期,而他也遠遠無法知道,即便自己這樣做了,最終又能對整個世界造成多大的影響。

趙龍城的信念順著這一場擁抱傳遞到周遊的心中,周遊方才理解了趙龍城的初心與決斷,他想做的,並非親手毀滅整個巨大月亮世界,而是透過這神似RNA的螺旋單鏈,將整個世界上所有能夠稱之為人的生物,與他們的情緒力量一起融為一體。

在竊取迴圈者權柄的十二年中,他日日夜夜都窺視著那世界末日的一角,那即便上萬次迴圈都無法解除和躲避的災難,趙龍城無法從竊取的迴圈權柄中窺見一二,但卻能夠被動地感受到作為迴圈者的謝治每次面對那災難時的

絕望。「世界終將步入毀滅,而迴圈者正是為此而生的。」

在迴圈者權柄之中,趙龍城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一夫當關的責任。

而他也第一次明白,為什麼謝治最終在迴圈的責任重壓下崩潰,寧願放棄這權柄,也要從巨大月亮世界逃離。

那些來自謝治的「迴圈重置感受」中,清晰地傳來了謝治的絕望,他認為世界末日是不可戰勝的,即使迴圈者能夠重置時間,不斷地將時間倒退回末日開始之前,也無法在末日到來之時,以一己之力改變巨大月亮世界的未來走向。

但趙龍城認為那只是謝治陷入了一種名為個人英雄主義的思維定勢之中。

即使迴圈者是億萬人中挑選出的佼佼者,是整個位面的氣運之子,是能力與天賦都超然卓絕的超凡之人,但一個人的力量,再超然卓絕,又能將世界改變到何種程度呢?

第一名與第二名之間,哪怕天賦相差百倍,但倘若結合百人、千人、萬人、乃至萬萬人的力量,比起那超凡卓絕的迴圈者個體,又如何?

新世界誕生之後,穩定執行十二年的天庭分散式迴圈系統正是趙龍城基於這種思考下的嘗試,我承認我趙龍城在迴圈者適格性上不如謝治,但倘若我集結調解法庭三千七百名在冊成員的力量呢?

一個人無法承擔的重擔,三千七百人承擔,一個人無法完成的迴圈節點佈置,三千七百人參與迴圈,這一來,一個比謝治時代更為精妙的迴圈系統,便就能夠產生了。

只是,在這套系統執行到第六年之後,趙龍城方才意識到其中的矛盾點。

人類不是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只要確保生產機器的流水線不出差錯,同一批機器的承壓能力、執行效率都是可以預料,並可以做到有預期的定期維護的,但人類不行,第五步的超人與第四步的超人之間,承壓能力差距甚至高達千倍,而第四步與第三步之間又有千倍差距。

分散式迴圈系統運轉到第六年,由各處第三步仙官負責的小型節點崩潰次數愈發增多,仙官隊伍中,那些承壓能力差的仙官們在直面迴圈背後的恐懼之後,不斷崩潰,並再也無法正常地回到工作與生活之中,甚至連情緒等級到達第四步的調停員隊伍裡,也出現了因壓力過大而崩塌的迴圈分割槽。

直到這時,趙龍城才明白了一個人與千萬人之間的區別。

三千七百人同時負責迴圈權柄,在細節的把握度上,自然會比名為謝治的唯一一人負責迴圈,更加精妙,仙官的能力各有高低,便讓不同能力的仙官分管危險度不同的區域,從而保證整個迴圈系統的穩定性。

但系統精妙性的提升,便也意味著,整體系統承壓能力的下降,當計劃外的風險和災難來臨時,愈發龐大的系統必然在災難下遭逢更大的挑戰,天庭迴圈系統在迴圈的第六年瘋了三十位第三步仙官,在第七年,這個數字達到了一百個,而到了第十二年時,天庭系統中瘋魔的仙官數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一千六百位,這其中有八百餘名仙官為自己的頭腦中植入了來自數字奇蹟的情緒穩定義體,以求自己能繼續承擔起迴圈節點維護的職責,而剩下的七百餘名,與他們所負責的迴圈節點一起,都已經脫離了整個迴圈系統的掌控。

趙龍城明白,倘若這樣的狀況繼續持續,再來一輪十二年,整個天庭所肩負的迴圈職能,恐怕就只有不到百分之十還能運轉了。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又要同時解決「僅靠迴圈者一人無法改變巨大月亮世界最終會面臨的末日」這一死局,趙龍城所想到的唯一辦法,便是「合一」。

既然一個人負責迴圈,迴圈者的力量有限,而倘若將迴圈權柄分給千萬人,迴圈系統的穩定性又會變得無窮小,那我們為什麼不把千萬人融合成一人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