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人這次叫小人來,有何吩咐?”姜山問道。
姜山,時年30歲,正好到了而立之年。他長的紫髯碧眼,身高八尺有餘,大概是一米八六左右。他是個中胡混血的美男子。
他父親,也就是現在姜家的掌舵人――姜熤。當年正值匈奴大入邊,正在秦國發展的姜家,被拉走一大片男丁充軍。儘管姜熤的父親姜淼,也就是當時姜家家主,費勁千辛萬苦才獲得與當時秦國國君秦莊襄王也就是始皇帝嬴政的父親見面的機會。但秦莊襄王完全不領會其所謂通天的本領,所以一點也不領情。
而姜淼,由於被齊國的外戚趕出國門後,好不容易才找到秦國為一個靠山。而秦國自從商鞅變法過後,刺客抓的很嚴。更何況,秦國自商鞅變法過後,國力強盛;反觀,齊國因內政問題,國力衰微。所以,齊國現在壓根找不了或者說不能找姜家的麻煩了。
所以,姜淼一點也不敢違背秦莊襄王的意願,如果他帶著族人一離開秦國,必回招到齊國一眾刺客追兵的圍追阻擊。這以至於,姜家年輕一代男丁,包括姜淼的三個兒子在內,全被拉去北擊匈奴。
姜熤是他們三兄弟的排第二。
雖然姜家為姜子牙的直系後代,有上可通天,下可入地的能力。但由於國內政變,姜家只帶出來了《姜書》的寥寥無幾的幾頁。所以終究是能力有限,頂多喚喚微風,召召小雨。但匈奴人信奉的是自己的圖騰。就比如狼圖騰、熊圖騰亦或是羊圖騰。
匈奴人信仰圖騰,就好似華夏人信奉神仙一樣。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一種信仰。他們信奉那些動物與生俱來的力量與生存本領,所以,華夏的通天之術甚至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笑話。他們對姜熤三兄弟所召出的風,喚出的雨,在他們看來,就是普普通通天上刮的風,下的雨。
而又由於年齡的限制,姜熤當時才20多歲出頭,他的大哥也才時臨25歲,他最小的弟弟才剛過成冠之年,所以他們的修行很有限。
更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姜家只帶走了《姜書》的幾頁,內容更是有限。這也是為什麼姜淼不敢與秦國鬧僵的主要原因。
戰爭是殘酷的……
姜熤的兩兄弟全部戰死在了沙場上了,剩下的姜熤差一點死在匈奴人的手中。得虧得到了一位匈奴女人的救助――也就是姜山的母親。她們部落族姓呼延,因為重男輕女的緣故,所以她沒有具體的名字。外人稱其為呼延氏。她是一位具有博愛之心的女人。她為她的族人的侵略行為感到羞恥。所以她離開了她的部落,私下裡,救助了不少來自華夏的將士們。姜熤,就是其中的一員。
本來姜熤就只是一個將在戰場緩慢,疼痛的結束自己生命的垂死掙扎的廢人罷了。但呼延氏用偷偷從部落順出來的掠奪而來的聖水,救治了姜熤。
姜熤只感覺到喝下聖水的那一刻,身體瞬間變得輕盈了起來,外傷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癒合。
呼延氏將姜熤帶回到家中,細心呵護照顧他。
而姜熤,對這位黃髮紅瞳的匈奴女性產生了莫大的好感。
戰爭結束了,是秦國抵抗住了匈奴的進攻。已經被部落趕出的呼延氏無法跟著部落回到蒙古,在華夏,一個匈奴女人也無法抬起頭來做人。
因為外族以及是個女人的影響。
但是姜熤與呼延氏可以說是互相喜歡,兩情相悅。所以,戰後,姜熤把呼延氏帶回了姜家。
姜淼對姜熤這個舉動倍感失望與氣憤。雖然他已經打算給孩子們找媳婦了。
在古代,婚嫁講究一個門當戶對。所以,娶嫁完全不是取決於個人。尤其是大家族,家族產業越是大,家族族長越是為家族的發展著想。
所以,姜熤帶回了一個匈奴人,這是讓姜淼,乃至整個姜家人都目瞪口呆的。
為此,姜熤還特意跟姜家大鬧了一場。他說什麼,都不願意讓這位自己的救命恩人或說自己的一見鍾情的戀人招到族人的看不起與唾棄。
最後,姜淼還是服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