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的話字字清晰地傳進所有人的耳朵裡,一時間,馬城城外,便是一片哭天喊地,咒聲亂語。
而站在城頭之上的鮮于銀,也是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
他鮮于銀也沒有想到,竟然會有這麼一天,他的念頭能抉擇上千人的生死。
“大人,要不....咱們就降了吧?”
親衛統領來到鮮于銀身旁,附其耳邊,輕聲道:“為了箕稠一人而負隅頑抗,不是智者所為啊!”
“依你之見,我們該降?”
鮮于銀有些拿不定主意,這名親衛統領是他的鐵桿,容不得他鮮于銀不慎重考慮。
“將軍,箕稠是明主嗎?顯然不是吧?”親衛統領解釋道:“與其順應大統,咱們何不投了朱太守,說心裡話,朱太守比之箕稠,相差甚遠啊!”
“如今朱太守才剛剛執掌代郡,正是用人之際,將軍你可要把握機會啊!”
“你說的,我都明白,本將怕的就是到了朱太守那裡後,不受重用!”
鮮于銀嘆了口氣,對於這種官場體制,身為老油條的他,豈會不明白,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鮮于銀此時所作的任何決定,都關乎著他將來的命運。
“將軍吶,你是身在局中不自知啊!”見鮮于銀已經動了心思後,親衛統領當即趁熱打鐵道:“那朱涵才幾歲?如此年輕的年紀就混到這個高位,難道不值得我們投效否?”
鮮于銀出身不好,對於這種政治體制,他是猶豫再猶豫,思考在思考,然,親衛統領的話,顯然已經觸及到了鮮于銀內心深處的那根弦。
朱涵的經歷不俗,若是寫成書,他絕對是寒門子弟的勵志標杆。
家道中落,淪為當地一府邸的短工,硬是憑藉著傲人的姿態與朝時代的發明,一躍成為經縣的傳奇人物。若不是六王橫插一腳,說不定朱涵現在已經是貴為冀州刺史的人物。
但現在的朱涵,也是護烏垣校尉跟代郡太守,如此職稱,絕對算得上一方封疆大吏,加以時日,朱涵的未來難以想象,趁著朱涵現在羽翼未豐,鮮于銀若是投靠朱涵的話,絕對算得上是雪中送炭。
鮮于銀眉頭緊鎖,眼神飄忽不定,似乎是在盤算著親衛統領那話中的利弊。
但他鮮于銀也算是沙場悍將,當斷則斷的道理他比任何人都要明白。說實話,鮮于銀也不想被人指著脊樑骨責罵,更何況是關乎田楷、嚴綱、鞠義三人的性命。
鮮于銀只是經過短暫的抉擇後,就決定開門投降張遼。
至此,馬城箕稠叛亂,終究還是告一段落。
就在張遼平定馬城叛亂之際,遠在雁門的典韋一行人,也遇到了他們人生之中的坎坷。
當初朱涵的承諾,只是單方面的安慰周凱的心境,然,他派出典韋也是有著自己的考究。
有著典韋的護衛,哪怕是再大的風浪,也是小打小鬧。
典韋一行人護送著周凱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抵達周家大院。
“大兄,別來無恙?”
當週凱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