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將軍,既然有了解決辦法,為何不盡快行動?”
李武說道:“不是我不想行動,而是劉大帥不讓我動,軍令如山吶!”
其實李武早就有了下手的目標,只不過迫於劉福通的命令,一直沒能動手。不過嘛,如今有了馮漢卿,李武完全可以讓馮漢卿去辦。
“元大俠,你是大帥派來的,不如我將此事交付給你吧,你替我去籌集30萬石的糧草。羅山有個大地主叫李思齊,名下有數不清的良田,還做著糧食的買賣,如果他願意帶頭捐糧,那軍糧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系統提示:你觸發了任務“勸說李思齊”,是否接取?
馮漢卿來李武這就是為了任務,如今有任務釋出,立馬就接了下來。
任務名:勸說李思齊
任務描述:羅山大地主李思齊囤積居奇,不肯向紅巾軍出售軍糧,劉福通為穩住士紳不肯動武,督糧官李武委託你前往李家勸說李思齊。
任務獎勵:閱歷+30000,內功修為+200,紋銀+50兩,穎州城聲望+100。
李思齊所在的羅山位於豫南,是劉福通最開始打下來的一匹地盤之一。由於劉福通宣稱韓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孫,想借宋朝的大義拉攏士紳人心,自然不肯對士紳動刀兵。
如今紅巾軍有了崩盤的危險,哪怕劉福通下令善待士紳,他手下的人為了前途,也只能欺上瞞下,開始對士紳下手。
如果士紳聽勸,願意開倉放糧,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若是一意孤行,那就不能怪李武的刀兵不鋒利了。
馮漢卿不知道李思齊是誰,當然也不需要知道李思齊是什麼人,他只需要按照策劃的安排,一步一步往前走就行。
如果馮漢卿熟知歷史的話,就知道李思齊是一個左右橫跳的小人。
李思齊先是在劉福通率軍攻略豫中的時候,組織地主武裝,號稱“義兵“背刺紅巾軍,然後投靠察罕帖木兒鎮壓河南、陝西等地的紅巾軍。
其人也從佔有土地的地主,搖身一變成為了元廷官員,後來在劉福通北伐正盛的時候背棄元廷,率軍割據陝西,成為一方軍閥,坐視元廷覆滅。
就是這樣一個小人,得到了朱元璋的優待,被任命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子孫世襲指揮僉事。朱元璋還派李思齊去招降王保保,李思齊以犧牲一條胳膊的情況下成功招降,不久後不治而亡。
現在很多人都說明朝得國最正,還給出了諸多理由。其實最早說這句話的人是近代史學家孟森,他在《明史講義》裡提到“自始皇以來,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
可是“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朱元璋真的稱得上是得國最正嗎?
其實未必!
這九字方針的背後是劉福通盡舉三路大軍北伐,打掉了元軍最後的精銳,只可惜劉福通死在了同樣反覆橫跳的張士誠手中。
坐斷東南的朱元璋其實就是在收拾劉福通的殘局,劉福通在北伐的時候,朱元璋在和陳友諒打內戰,劉福通北伐失敗後,朱元璋順手收拾了張士誠。
直到所有的紅巾軍都沒了以後,朱元璋才起兵北伐,然後輕而易舉的將元廷驅逐到草原裡面,然後將滅元的所有功勞都歸功於自己手中。
而且朱元璋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收留了大量深受元祿的漢官,以至於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口號的朱元璋,最終承認了元朝的法統。
很多人認為明朝得國最正的理由,就是明朝是從異族手中奪得了江山,而不是起兵造反打內戰,可惜朱元璋的做法就是在打這部分人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