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常千佛曾提過的銅樓。【1】
回洛陽後,常千佛的傷便由常紀海親自經手調理,而今已大愈,養日之息也近圓滿,施輕功攜一人上塔毫不費力。
塔頂上風大,他擋在風口,指著北面群山裡的三座環峙高山給穆典可看,“看見那三座最高的山頭了嗎?你往中間看。”
中間什麼也沒有。
只見濃白霧氣隨山風湧動起伏。
“這三個山頭,看起來獨立不相干,底座是連在一塊的,叫作連霧山。”常千佛說道,“三山圍起來的谷地正中有一座孤峰,頂如棋坪,叫作觀心坪,常年隱於雲霧之中,從外面是看不到的。”
如常千佛所說,此地應是常家堡一個極隱秘的所在。
穆典可尚是外人,不知為何常千佛要把她帶來這裡,同她說起這些?
她眼底有一抹惑色,聽常千佛繼續說下去:“觀心坪上有大小一共七個藏書洞,一洞數窟,收藏著佛儒道,醫農工,武學典籍,術算機關……各式典籍。包羅永珍,大抵你能想到的書籍,那裡都有。常家堡歷代當家人都曾上山歷練,成功出關以後,才能夠接掌家業。”
“你上去過嗎?”穆典可問道。
大凡神秘的東西總是吸引人的,她再看那雲霧深處,便覺好奇,有插翅飛去,一探究竟的衝動。
“去過的,”常千佛笑道:“我這一代,就我一根獨苗。爺爺沒得選,只能送我上去了。”
“那你是成功出關了?”穆典可又疑惑,又有些驕傲,“怎麼才算是通關?”
“下得山來,就算是成功了。”
常千佛耐心解釋道:“出關失敗,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學無所成,下不了山:洞中藏書雖多,但每一洞每一窟都設有禁制,只有解禁了才能隨意觀覽。天分不足或無緣者經年累月不得破禁,修煉自是失敗了。”
“第二種,是自己不肯下山的:書中智慧無涯,以人生之有涯去窮無涯,自是不能夠的。若心性不夠堅決,抵制不住誘惑,便會在其中越陷越深,以至於視人間萬般如浮雲,終身耽溺書中,不願出關。”
常千佛笑說道:“譬如我小叔爺,外間盛傳他是為爭奪家產而遇不測。實則是當年太祖父愛幼子,破格讓他進了連霧山修行。小叔爺極慧,習得深,也陷得深,最終掙不開自己的心魔,被困在了山上。太祖父在世時,兩次將人捆縛著帶下山,均不出一月,他又自己跑回去了。”
“那老太爺可真是冤枉。”穆典可說道。
為了這個不省心的弟弟平白遭世人揣測,擔了許多年罵名。【2】
“這是沒辦法的事。”常千佛笑道,“連霧山是常家堡的不外傳之秘,就是幾位姑姑,也都不知道的。”
穆典可心中疑惑更重。
“那你為什麼告訴我呢?”她這麼想的,也這麼問了。
常千佛凝目看著穆典可,難得嚴肅,“典可,你有信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