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030節 憋屈的包頭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30節 憋屈的包頭佬 (1 / 2)

馬爾馬拉海東岸,布林薩城。

這座城市是奧斯曼帝國的舊都,在14世紀由蘇丹奧爾汗在此建都,是僅次於伊斯坦布林的第二大城市!

人口眾多,位於絲綢之路上,自中國傳入蠶桑,譽稱為“絲綢之城”。

這座城市因擁有眾多的公園和果園,滿目皆是絕色,因而被稱為“綠色的布林薩”

所以說,攻下這座城市,無論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都意義重大,無論是東南軍還是包頭佬,都很清楚。

包頭佬已經沒有“十帕夏”去指揮作戰那麼奢侈的陣勢,現在有康斯坦丁帕夏、穆費德帕夏、拉巴哈帕夏、查比爾帕夏和赫立裡帕夏負責前線作戰,他們都是很優秀的將領,如果對付白皮或者其他敵人,早就打贏了,可惜他們對付的是中國人!

知道中國人的厲害,包頭佬採取守勢,他們象東南軍一樣,修築好深溝固壘,架設排炮,亮出彎刀,嚴陣以待。

東南軍主力展開了攻擊,他們採用了正面進攻,騎兵突襲和側翼迂迴的作戰方式,使盡渾身解數,但進展緩慢!

仗打到現在,包頭佬也在進步中,他們懂得了穩守反擊,在前線佈置少量部隊,然後集中重兵來短促突擊,雙方打得有聲有色,這也是東南軍主力進展不如第四軍快速的原因。

除了當面之敵是包頭佬的主力,還有路途更遠的原因,包頭佬會打仗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東南軍向布林薩城進軍,在距離該城百里的耶底底亞城,雙方在那裡發生了一場激戰,包頭佬不敵,後撤十里,又與東南軍交戰,東南軍前進了五十里,而包頭佬則且戰且退,他們都是掘壕列陣,決心固守。

用東南軍的一位將軍的評價道:“包頭佬現在很象以前的我們!擅長防守!”

東南軍像一條殘忍的蟒蛇蜿蜒而來,狠狠地追擊著,有時遇挫後也退縮一下,但隨即又猛追上來。

雙方接連激戰了10個晝夜,東南軍的每次進攻都被打退了,而包頭佬則付出的是數倍於中國人的傷亡代價,且又遇到了包抄,只得把日益稀少的部隊再後撤幾里,重組防禦。

一路上都是屍體,包頭佬損失慘重。

由於都是敗退,傷兵無法被收治,東南軍只顧補刀,也不浪費醫藥去救治,所謂的仁義其實就是放狗P,這樣包頭佬的老兵日缺,派上用場的新兵都是老弱病殘。

包頭佬的兵源吃緊,以前一些退役的殘廢軍人,也被重徵入伍,幹不了一線步兵,那就當軍官,或者幹後勤。

前線不落好,奧斯曼的民眾也隨即受苦,大股大股的難民向著東南軍進軍的反方向潰逃。那是些市民、農民和山民,有窮的,也有富的,受傷的拄著拐仗,瀕死的躺在擔架上,被人搬運著,是好運的,不好運的,已經死在了路上。

還有大肚子婦女,白髮蕭蕭的老人,走不穩的孩子,他們或坐車或騎馬或步行,連同那些堆滿箱櫃和家用什物的馬車和大車,使狹窄的道路擁擠不堪。這些難民在軍隊前面前方行進,有時還離軍隊很近,都聽得到槍炮聲。

他們在沿途城鎮不斷地停留,每停一次都希望聽到異教徒已被擊退的訊息,以便回到自己家裡去,可是在這條陽光、酷熱與灰塵的大路上卻不見有誰退回的蹤影,包頭佬所過之處都是些空無人煙的大廈,被遺棄的農場,門戶洞開的孤獨小屋,莊稼也被遺棄在熾熱的田地裡無人照管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