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一切都在變化。
猴子變多了,狼二變老了,豹子頭也不再像前些年那樣兇勐霸氣,反而是帶有長久孤獨產生的後遺症,情緒低落無精打采,而兩隻大老鷹羽翼也漸漸有了幾分散亂,看所有人的眼神不再那般睥睨兇勐,而是多了幾分平澹,只是離家越來越遠,歸家的時間越來越少。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來來去去之間,一切都在經意和不經意之間慢慢發生改變。
老去的族人,新生的嬰兒,長大的孩童,逝去的光陰。
生命就是這樣不知不覺的熘走,再也無法回到過去。
但對於所有人來說,所有的一切變化卻又本該如此。
因為只有變化,才有未來。
一月底,徐晨重新啟程迴歸王城。
這次他還帶去了阿母和幾位年長的小姨,以及十多個孩子。
他不想再次上演母巴留下的遺憾,他要讓部落的這些長者和孩子跟著去王城享受和見識一下王城的繁華和熱鬧。
回到王城之後,徐晨並沒有放鬆下來,而是很快釋出了擴建造船廠的命令,同時通傳各部落再次選拔一批聰明靈活的年輕人到王城參加學習造船。
整個二月,季蒼河北岸靠近橋頭河堤位置整天都人來人往,大量的木頭石頭絡繹不絕運送到河灘,一群木匠學徒幫工也整天揮舞著刀鋸斧頭,忙碌著搭建造船廠。
二月底,河堤收尾工作正式完成,王城外圍規劃的學校、市場、工坊等建築也陸續完工,道路溝渠也全部整修完畢,徐晨再次釋出了新一輪的植樹造林活動,一頓狂暴的綠化行動之後,王城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進入三月,雨水逐漸增多,農田莊稼和花草樹木開始進入繁盛狀態,整個拱火盆地綠意盎然繁花似錦,纖陌縱橫的農田和筆直交錯的道路溝渠,使得整個王城區域看起來有若棋盤,充滿了與其他荒野完全不同的文明氣息。
造船廠經過一個多月的擴建之後,就在河灘上一字排開建造起大大小小十個幹船塢。
說是幹船塢,其實就是在河灘上平整出來十片大小不等的空地,用木頭搭建大大小小的工作臺,直接在上面開始打造木船。
安裝最新版。】
眼下對木船的需求很大,因此這十個船塢分為三小,三中,三大,一個特大等四種不同的規格,對應打造四種大小不同的船舶。
小船對應就是乘坐十人以下,包括承載兩三個人的小漁船和平日就在季蒼河兩岸通勤的小貨船,當然,也可以適用於刺叉族和油桐林湖地這些地方的部落平日短距離交通出行,主要是用來取代簡陋的木筏和竹筏。
中號船對應於乘坐十到二十人,主要用於中遠距離的通勤和人員貨物交通,比如季族蒼族恰族來往於王城、巴族、烏族、羽公族等和王城平日來往。
大號船對應於乘坐二十人到三十人規模,也就是當前碩果僅存的木船體量,主要用於烏龍江兩岸各部落和王城之間的大宗貨物和人員交通往來,是將來最主要的航運工具。
至於特大號船塢,目的是用於建造五十人規模以上的大船。
這種大船體型大,結構複雜,建造週期長,打造一艘可能需要一兩年時間,因此徐晨也沒打算立刻上馬開建,只是先預留建造空間,等工匠水平積累一定程度之後再開工,甚至能不能建成徐晨都覺得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畢竟從打造成功第一艘船到眼下,時間總共也才過去四年,雖然工匠的技術這幾年進步很快,但造船業其實也停滯了三年,這三年並沒有任何的進步。
因此眼下造船廠擴建之後,徐晨安排打造的第一批船全都是中小號,目的依舊還是讓工匠和學徒們練手和學習,而且也是為了緩解當前王城和其他部落對木船的迫切需求。
其實中小號木船對於巴族一群工匠來說已經並沒有任何難度,只是幾年荒廢之後手藝有些生疏,但王城建設和建造木橋卻讓他們對於木器加工的能力有了飛速提升,因此經過短時間的熟悉之後,很快就找到了感覺,一大群人在造船廠中叮叮噹噹開啟了瘋狂造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