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創造這一切的,正是他自己。
就連這些髒話,還都是他教的。
只是這些野人在生產生活中,將其慢慢發展壯大了而已。
……
刺叉族本部,在大湖東面,距離上次徐晨到過的鳴族有六七十里。
雖然莫這次沒有前來,但領隊的刺叉族軍官已經非常熟悉大湖這條航道,因此帶著一群人奮力划槳,終於趕在太陽落山之前到達目的地。
刺叉族如今已經從山坡搬遷到距離湖岸不遠的山腳附近居住。
有了青銅刀斧和鋸子的加持,有了先進的建造竹屋的方法,刺叉族這幾年如同吃了大力丸一樣,在大湖岸邊瘋狂造屋。
還距離刺叉族居住的地方足有七八里,站在木筏上就已經能夠遠遠看到那些掩映在竹林邊緣的大型環形竹屋。
而且還不止一棟,而是在數十里的湖岸區域,能夠看到好幾處這樣的建築。
這些竹屋,分屬於刺叉族極其下屬好幾個部落。
因為有了木筏和漁網這些水上交通工具和捕魚工具之後,靠水吃水的刺叉族已經不需要再繼續透過傳統狩獵方式來維持生活。
而大湖的魚類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每天只需要捕魚就能完全維持整個部落的生存,光是湖灘上一年四季挖掘不完的蓮藕,就足夠讓所有部落撐到死。
安裝最新版。】
因此相對於拱火盆地和其他地方的族群來說,刺叉族如今的生存是最簡單富足的。
若說巴族、拱火族、羽公族這些部落勤勞耕種就能豐衣足食的話,那麼皮族、塌革族、有窮族這些西部山區部落可能就需要耕獵結合才能滿足較好的生活質量。
但對於刺叉族來說,生活簡直太輕鬆了,要想吃飽穿暖完全就不需要付出太多勞動就能滿足。
只不過要想過上好生活,擁有精美的陶器麻布鹽銅器車馬等大湖不能天然出產資源,則就還要付出更多的勞動。
他們需要採集大量的生漆才能換回來這些物品。
因為生漆幾乎就是刺叉族唯一能夠大規模採集而且出售的高階資源。
魚獲和蓮藕這些土特產,基本上只能自給自足,想要賺錢沒有太大的可能。
此時,夕陽西下。
略顯溫暖的陽光,從西方綿延的山嶺斜照下來,金光鋪滿大湖。
湖岸附近,還有獵人正划著漁船在捕魚,偶爾還能聽見傳來野嚯野嚯的叫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