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現在拱火盆地附近各部落因為馬車和馬匹的使用使得交往越來越便捷快速一樣,現在阻礙水路航運發展的唯一短板,就是船太少,太稀缺了。
堂堂一個大巴帝國,眼下能用的竟然只有一艘木船。
這該是一種怎樣的寒酸和無奈。
因此這也是徐晨不辭勞苦要親征白毛族的原因。
只有搞定桐油,造船業才能真正大規模提上日程,不然龐大的折舊損壞完全接受不了。
當初打造一艘乘坐三十人規模的大型木船,五個工匠前後耗時足足半年時間,若是不用桐油仔細處理,最多隻能用三年。
這個代價徐晨絕對無法接受。
所以他便一直遲遲拖著沒再造新船。
但這次,龍無意中攻打湖地蠻族尋找到大片古老的油桐樹,解了他燃眉之急。
他必須儘快把巴國發展的這塊水路交通短板補上。
水路航運的最大優點並不是速度快,而是運載量大,消耗低,貨物越多消耗就越便宜。
一千斤桐油,若是從湖地陸路運送到王城,要繞道鹽礦和休族、勝族、羽公族,然後用木船木筏渡河,距離超過三百里,在沒有馬和車的情況下,消耗人力至少三十人十天的時間。
但若是用船直接從湖地起運,只需要一條十人小船,三五個船工水手,一天時間就能從湖地運送到烏龍江,然後逆流而上,最多七天到達王城。
光是這其中消耗產生的差距就一目瞭然。
而油桐林湖地不光只有桐油,還有共桐油和銀杏果,將來還有大量的魚獲,鹹魚、魚膠、獸皮、臘肉、甚至還會有大規模耕種收穫的水稻等糧食。
刺叉族的微山湖水產和水稻產量將來會更大,為了維持巴國的發展和王城的需求,將來徵稅大量都是實物,轉運稅收和糧食就是必須解決的最現實問題。
只有兩地交通通暢來往密切,王城也才能更好的將這些繁華富庶之地納入王權的掌控之中。
古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
而以後,以拱火盆地及其四周部落、微山湖溼地、油桐林湖地為主要的三角形地帶,將會是整個巴國最核心的經濟發展區域
糧食、鹽、油料、生漆、銅等主要資源,幾乎全都集中在這一帶。
因此只要抓住這個核心三角經濟帶,則巴國就會繁榮昌盛。
徐晨的目標不是十分遠大。
實際上到眼下,他的王圖霸業已經基本成型。
雖然人數少的可憐,但一個國家該有的基礎已經全部打牢,餘下的時間就是去不斷夯實,把各種資源積累起來,然後穩步發展。
未來,就是要以拱火盆地為主,以羽公族和刺叉族兩地為輔,逐步發展成為一個三角形城市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