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
曹丕和曹植顯然是較上勁了。
他們都覺得,這是曹操考驗他們二人水平的機會,接下來就看他們如何應對,什麼手段能夠取得效果,同時獲得曹操的讚許了。
察覺到二人的對立,程昱也很聰明,他沒有讓二人去到一塊,而是同時讓二人前往兩個縣,各自負責一邊的推廣。
只是比較衡量什麼的,程昱沒有多言。
反正不用他來負責。
要說曹植最擅長的地方,那當然是寫文章了,作為聞名天下的大才子,曹植向來很有自信,這方面曹丕遠遠不如。
要說推廣揚名,曹植最終的辦法很簡單,她準備在這縣中,召集他的那些文人墨客朋友,大家一起飲酒作詩,讚頌公子犁。
到時候,公子犁之名傳於天下,再勸導百姓使用,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不得不承認,曹植的想法很有道理。
先把名聲打出去了,這總不是什麼壞事,話不多說,曹植便開始行動起來。
這對於他而言,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眾多文人墨客聚集於此。
他們紛紛稱頌曹植的仁德,現在沒有人知道公子犁的在真正含義,他們都覺得這個名字,就是曹操為了衡量曹丕和曹植。
所以,與會的眾人,
除了稱頌公子犁的效果外,也間接的吹捧了曹植。
不就是面子嗎,對於讀書人太簡單了。
隨著眾多名作流傳出去,曹植和公子犁的名聲也不脛而走,影響力非同小可。
曹植這邊的效果,讓曹丕大受震撼。
他完全沒想到曹植會這樣玩。
不過訊息,曹丕想要複製這件事情也不可能一方面落後一步,便是步步落後。
同時,曹丕雖然也是文化人,且有一定水平,但是在文壇上面的號召力,是遠遠不如曹植的,這個差距顯而易見。
曹丕也很有自知之明。
如果真要在這方面和曹植硬碰硬,她似乎沒有一點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