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時間一晃而過,沈蘇也即將結束在醫院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陽光正好,沈愛華特意請了假,來接倆孩子出院。
推著花了五塊錢向病友買來的舊輪椅,坐在輪椅上的沈蘇抱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旁邊走著吊著胳膊的蘇琪,喜氣洋洋的出院了。
醫院離他們住的軍區大院並不算遠,步行也就四十多分鐘,平日裡沈愛華上班都是騎腳踏車或者坐公交車。現下沈蘇坐著輪椅上公交車不方便,反正距離也不遠,索性步行回去。
好在九月份的天氣不冷不熱,四十分鐘的路程也在可承受範圍之內。
低矮的平房,寬闊的街道,幾棟四五層高的樓房顯得格外顯眼。
路旁的街道有些老舊,拉滿了紅色的橫幅,工人領導一切之類的。
這會街上行人算不上多,上班的都已經開始了,上學的也在課堂了。街道上行駛著幾輛老式的公交車,站牌旁邊有人扎堆在等車。三三兩兩的行人匆匆路過,偶爾有腳踏車經過,大部分人都是步行。
年紀大些的大多穿著素色的列寧裝、齊耳的短髮,這類應該都是比較講究的,很少見衣服上會有補丁;未婚的大多綁兩個大辮子,一身乾淨整潔的粗布單衣褲,些許帶著雜色的補丁;或者頭上帶著髮卡披散著長髮,長長的老式連衣裙;偶爾幾個燙著捲髮的女人走過,穿著小洋裝小皮鞋,格外的亮眼。
畢竟是省城,日子過的都還過得去。
男的大多穿中山裝、也有穿襯衣西褲的,但穿粗布衣服的也不在少數。大都行色匆匆的走過,停下來交談的很少。
這年代很少見到前世街上最常見的腦滿腸肥的胖子,其中大部分都有些面黃肌瘦,看著有些營養不良,其中又以穿粗布單衣的人為主流。
沈蘇和蘇琪目不轉睛的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突聽見沈愛華說道,“看什麼呢你倆,往日裡天天往外跑也不見對大街上風景這麼熱衷。”
兩人同時回以乾巴巴的笑,又不由自主的互相看了對方一眼。
家屬樓是分割槽域的,最外圍幾棟小戶型的單元房,副連級以上,一居室。
往裡走是幾棟中型的單元房,副營級以上,二居室。
再往裡走就是副團級以上的住處,大三居單元房,原主的家以前就在這片。
繼續往裡,中間隔了一片小花園,是單元房和獨棟樓房的交界處,沈愛華家就住在前面不遠,副師級以上的住處。
門口是一片用籬笆圍起的一個小院子,然後是一棟二層的小洋樓。
推開門,房間很開闊,採光很好,左側大大的客廳,右側是餐廳。
一樓除了廚房衛生間外左右兩邊分別還有一間臥室,外公蘇老爺子和沈愛華夫妻就住在一樓。二樓有四間臥室和一個衛生間,衛生間在中間,左邊兩間蘇朝蘇暉兩兄弟住,右邊兩間則是蘇琪沈蘇姐們倆住。
推開自己的房門,打量著的臥室環境,潔白的牆壁下半人高的巧克力色護壁牆裙,同色的木質地板,米色的窗簾。
中間大大的玻璃窗子下一張巧克力色的書桌,零散的放著幾本書和一盞白色的小檯燈,書桌右邊靠牆一件同色的立式書櫃,裡面放著一個小巧的收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