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學交流大會,分為琴棋書畫文鑑六個分類,央視六個頻道分別直播一個分類。
此時李聖哲觀看的是央視一套轉播的文學類,交流會早上八點半正式開始,上午的文會第一節楹聯交流已經進入了尾聲。
主持人也不停的解說著現在文會現場的進展:
楹聯環節進行到現在已經過去近三個小時,五十道題到目前為止還剩最後三道。
這次楹聯交流會參賽人員來自六個不同的亞洲國家,總計十八人,目前只有華夏,島國和高麗三國的文人還在堅持,這輪交流比賽將會淘汰九人……
距離時間還剩半個小時,到底是哪九位順利晉級,讓我們拭目以待!
此時賽場僅剩的七位選手裡,身上佩戴華夏國旗標誌的只有兩位,看著眼前的題板都是眉頭緊鎖,不停這抓著自己的頭髮。
“確實很殘酷!”李聖哲看著電視機正在參加交流賽的選手,聽著主持人的介紹,心裡也不由為華夏選手捏了一把汗。
跟著鏡頭回放,五十道題全都是楹聯,四字的,五字的,七字的,無一例外全是上聯,規則很簡單:
題板前面有不少硯臺和毛筆,只要參賽者把答案寫在相應上聯的下邊,對仗工整,意境符合,就算過關。
目前每個題板幾乎都被寫滿了答案。
旁邊有六國文聯作協的十二位評委會做出權威判斷。
評委都是歲數都不小的老同志,其中還有兩位是老太太,李聖哲一個都不認識。
但看到那些參賽者好像都對幾人比較尊重,就知道他們八成是業內權威了,至少也應該是楹聯領域的佼佼者。
李聖哲跟著回放看了一圈,發現這個世界的楹聯跟前世的形式都是一樣的,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沒有任何區別。
只不過他看了一些卻都沒有見過,很多對聯都不是存在於前世,那只是格式一樣,或許也可能是他孤陋寡聞,又或者忘記了,畢竟他沒怎麼研究過對聯文化。
那五十道題目!
雲間什麼什麼?不知道!
飛雪什麼什麼?不認識!
燎蔓什麼什麼?沒見過!看了好多,都不是他熟悉的,要是自己去答題,根本無從下手啊!
“咦~”再往後面看,一個對聯出現在了他的眼前,然後是第二個,第三個!真有啊!真有他認識的!有好幾個跟前世的對聯一模一樣。
“這個我會,可惜,被人做出來了!”
看著題板上的一副楹聯,上聯是:二三四五。
下聯是:六七八九。
看著自己認識的一副楹聯,被現場參賽者對了出來,李聖哲心裡嘆了一口氣。
這楹聯看上去有些幼稚和傻,也有些莫名其妙,其實裡面暗藏玄機,對聯解析就有記載這一聯,專業術語講,這是個隱字聯。
二三四五為什麼要對六七八九?因為二三四五里缺一,也謂缺衣,而六七八九中少十,也謂之少食。
缺衣少食——這就是隱字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