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聽到最後一句時,他眼中閃爍起一絲希望。
但是很快,隨著也先得逞一般的大小聲傳進耳中,這僅存的最後希望也破滅了。
大明都要沒了,還談什麼回去?
就算回去,還能有人擁戴自己嗎?
這一連串的疑問,朱祁鎮沒有人去問,現在周圍這些虎狼一般的瓦剌人,更不會回答。
也先根本不在乎朱祁鎮的想法,只是對一旁說道:“我看西直門的守軍最為薄弱,派一隊騎兵過去,叫他們投降。”
“告訴他們,我手中有他們的太上皇,儘早投降,一切都還好商量。”
在任何人看來,這件事都是一件美差。
伯顏當仁不讓的說道:“讓我去吧,我去城門前會一會這些綿羊,或許連圍攻都不用!”
言外之意,他居然覺得明軍真的會投降。
其實不只是他,前來圍城的每一個瓦剌人,都不覺得這是什麼十分意外的情況。
他們佔盡了優勢,據那已經死了的小太監喜寧所說,現在的城內,不過是幾萬的老弱病殘。
披甲可登城而戰的,連兩萬人都沒到。
“好,你去吧。”
......
守在西直門的十團營都督喚做劉聚,也是和石亨一樣,戰敗下獄論死,但臨時被釋放出來戴罪立功。
只不過石亨是敗於瓦剌大軍,現在看來,這也的確情有可原,換誰去也是同樣的結果,實在罪不至死。
而劉聚戰敗的卻並不是什麼強悍的敵人,不過是福建農民鄧三茂在正統年間領導的一支起義軍而已。
鄧三茂能在極端情況下擊敗劉聚統率的朝廷圍剿主力,的確是有一些軍事素養。
可身為領兵將領的劉聚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卻敗於農民軍之手,無論如何也是脫不開關係的。
劉聚自少年時起便是一個孤僻的人,雙親早亡,是被他的叔父、御馬監太監劉永誠撫養成人。
這也就造成他這個人的性格,極其的沉默寡言。
就連心腹的親兵,都難以知道他真正在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