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東臨死前聽到的最後一段話,氣的他的心疼肝疼全身都疼,他發誓如果還有下輩子,一定要做一個奉公守法的有為青年。
李東是幸運的,同時也是不幸的。幸運的是他擁有了第二次人生,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不幸的是他生不逢時,一不小心降生在了末世中,從小到大幾乎就是在苦水裡泡大的。
經過八年的義務教育和自行腦補,李東漸漸找回了末世發生前的那段歷史。二十三世紀初,人類排放了過量的二氧化碳,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從而導致各種極端氣候頻發,所有國家都面臨著巨大的威脅,損失慘重。
更大的災難在於,當時各國政府為了解決全球氣候變暖這個世界難題,在眾多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下,實施了一項代號為“大禹”的拯救方案,希望能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難題。
“大禹”計劃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特斯拉線圈從大氣層中抽取電離子,以期減弱大氣層的活躍性,增強它的穩定性,進而減少災難氣候發生的頻率。
起初,實驗確實很成功,極端氣候的出現頻率確實大大降低了。同時人類還可以利用收集到的電離子進行發電,它清潔、安全、高效,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可是科學家們低估了人類的貪婪,有了便宜清潔的電能,全世界掀起了一場能源革命。短短几十年間,發電量由原來的不到5%的佔比急劇增加到了89%,普及到了地球上的每一座城市。
期間,儘管有很多科學家都對此產生了異議,認為過度抽取電離子會給大氣層帶來無法預料的災難。但是,由於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人們選擇了無視,而且他們始終堅信,科學能夠完美解決一切問題,例如全球氣候變暖。
最終悲劇還是發生了,公元2264年,這是人類命運的轉折點,也是末世開啟的元年。在這一年中,由於大氣層持續丟失大量的電離子,量變引起質變,導致地球磁場對大氣層的吸附作用最終崩潰,整個大氣層在太陽風及宇宙高能射線流的刮蝕作用下,急劇向太空逸散。
問題很嚴重,各國政府聯合採取了一切的補救措施,關停了所有的特斯拉線圈發電站。可惜為時已晚,大氣層的厚度由原先的1000多公里銳減到了只剩下300公里,幾乎被削去了近三分之二,而且變得稀薄無比。
缺少了大氣層的有效保護,地球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乾旱,四季不再分明,降水量也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毫無疑問,末世降臨了,人類親手把自己推向了滅亡的邊緣。
一轉眼,三個世紀過去了,人類依然還在苦苦掙扎。持續的乾旱讓全球的人口數量銳,如今堪堪保住了10億這個門檻。其中東亞最多還剩下3.5億,其次是北美洲1.5億,歐洲1.2億,南美0.8億,剩下的地方加在一起約有3億。
更為嚴重的是,全球90%以上的土地都變成了荒漠,寸草不生。人類只能蜷縮在一些水源比較充足的區域苟延殘喘,祈禱有一天大氣層能夠恢復正常。
慶幸的是,在災難面前,人類終於學會了團結。公元2482年,所有的人類聚集地共同組建了聯邦政府。雖然她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但是在聯邦的號召下,集中了當下所有研究成果和科研力量,終於在一些關鍵的科研專案上有了突破,初步緩解了人類的滅絕危機。
第一個科研成果是抗紫外線的疫苗,每一個人都需要注射。由於大氣層的削弱,使得紫外線非常強,致死率高的離譜,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
第二個科研成果是改良了海水淡化技術,雖然成本依然居高不下,但還是被推廣了開來。經過科學計算,即使人類遇到了最嚴重的乾旱,它也能維持至少一百萬人的生存需求。
在所有的科研成果中,這兩項是最重要的,也是人類最迫切的需求。其它的成果還包括像耐旱農作物的培育、太陽能發電和大棚種植等技術。
李東如今的所在地屬於江北聚集地,主要是沿著長江北岸分佈,大致相當於前世皖省和蘇省的江北部分。這裡河網密佈,湖泊眾多,倒還算一處不錯的棲息地。
令人傷心的是長江已經斷流了,只剩下一條幹枯的河床,顯示著她曾經的壯闊。至於上游的三峽大壩,早在200多年前就關閉了閘門,目前是蜀川聚集地最大的水源地,只是苦了像江北聚集地這樣下游聚集區。
依靠著三峽水庫的地理優勢,蜀川聚集地一舉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富裕的聚集地,民間有句諺語:蜀川蜀川,綠水青山。她的地位就像二十一世紀的燈塔國,只是近年來隨著海水淡化技術的普及,後勁有點不足,但依然可以傲視群雄。
李東也曾經幻想過,要是自己出生於蜀川聚集地就好了。可是隨著閱歷的增長,他開始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末世,沒有不勞而獲,有錢在哪裡都是大爺,沒錢在哪都無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