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的事不能再拖了,李東隔天一早就來到了東營碼頭,這裡進出貨車多,倉庫最好就選在這一片,這樣既能魚目混珠又能方便快捷。
“船長,你知道這裡哪裡有倉庫可以租麼?”李東做過幾次船,和船長已經相當熟悉。
“這個你最好去碼頭運營商那裡去問一問,就在碼頭的東南角,紅色的外牆,很好辨認的。”船長建議道。
“那謝了,船長。對了,明天中午十二點準時運貨,別忘了。”在船上,李東已經和船長達成了運輸協議,氣墊船那一塊由他自己來處理。
“放心,忘不了,我們可是簽了合同的。”船長沒有一點擔心。
沿著碼頭東南方向,李東果然很快就看見了那棟紅色外牆的大樓。近幾年由於湖面萎縮,運營商那裡還是有不少閒置倉庫的。經過篩選,李東最後租了一間位置比較偏僻的倉庫,50平米,租期是三年。李東選擇一次性付清,運營商還給打了個八折,包括管理費,最後一共是6200塊錢。
租好了倉庫,李東又順手從運營商那裡買了三百多個包裝箱,讓工作人員堆在了倉庫裡。剩下的時間,李東進入了空間,空間前幾天剛吸收了回收站的那堆廢鐵,面積又擴大了四十多畝,倒是多出了不少空地。
接下來,李東開始了瘋狂的摘菜時間。空間蔬菜一共種了大概有十畝地,其中就算只有五分之一是成熟的,那也夠李東忙活了。另外,上次購買的細軟管已經被他改造成了滴灌裝置,效果還不錯,蔬菜的長勢明顯比以前更喜人了。
其實認真算起來,真正的蔬菜只佔了一半,剩下的全部都是玉米。李東那會也是為了圖方便,經常有事沒事的就拿著鋼筋在地上戳洞種玉米,不知不覺間就種了這一大片。
一直忙到第二天中午,李東也沒有全部完成,勉強摘了個大半。成果還是很喜人的,這些蔬菜足足裝了兩百四十多箱,每個箱子平均30斤,加在一起大概有7200多斤。當然,其中光是玉米就佔了一百八十三箱,產量可是比蔬菜高多了。
李東決定以後空間主要以小麥種植為主,畢竟有了農機,不管是播種還是收割都方便太多了,價效比更高。
看了眼手錶,已經是上午十一點半了。顧不上午飯,李東僱了一輛小貨車,找了個幾個搬運工,終於趕在十二點以前把所有的蔬菜運到了碼頭邊,船長早就到了。
“李老闆,這些都是你的貨啊,量還真不少。”
船長也被嚇了一跳,這可不是原來自己以為的小單子,幸虧他這人做事一向認真,才沒有出現懈怠情況。
“小本經營,船長,時間也不早了,您看開始裝貨吧?”李東謙虛道。
“好,你們跟我來,把貨搬到船艙就可以了。”船長給李東他們指了堆放的地方。
半個小時過後,包裝箱終於全部都搬進了貨艙,堆滿了大半個貨艙。李東打發了貨車離開,留下了搬運工人,他們會一直幫他把貨物搬回店裡。
到了交接處的浮動碼頭,李東聯絡上了氣墊船的船長,拿出了居委會開出的運輸許可證,獲得了優先使用權。很快,貨物又被轉運到了氣墊船上,分批運了兩次才運回社群。臨行前為了打好關係,李東大方的留了一箱蔬菜給船長,加分不少。
“阿孃,我回來了,蔬菜運回來了,快開門啊。”李東在家門口大喊道,這一趟可把他累壞了。
“來了。”
很快呂秀梅和姥姥姥爺都出來了,看見這一大堆的蔬菜,吃驚不已。
“阿孃,別發呆了,趕緊讓開吧,別耽誤了工人們回家。”李東揶揄道。
呂秀梅顧不上和大兒子拌嘴,把大門徹底開啟,指揮著搬運工們開始往店裡搬運蔬菜。姥姥姥爺也想上去幫忙,被李東拉住了,讓二老看著貨物,免得遺漏。
因為趕著回家,搬運工們速度很快,李東給他們結了工資,是按半天標準結的,還加上了回程路費。呂秀梅難得大氣了一回,臨走之前沒人還發了一瓶價值1元的飲料,幾個人都沒捨得喝,估計想留給家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