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俠武大宋> 第三四七章 狄烈說西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四七章 狄烈說西夏 (1 / 2)

說西夏不好打,就免不了要說一說西夏的軍備構成。

西夏是全民皆兵的體制。不論男女,只要是年齡十四歲至七十歲之間的西夏國民,誰都不能逃避兵役。

平時你儘管從事各行各業或者在家相夫教子,但只要戰爭爆發,每一個國民都是兵!

所以說西夏雖然人口不足百萬,但是它招募起兵力來,往最少了說也能集結三十萬大軍,而且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壯年精銳。

說起西夏軍隊的精銳來,狄烈如數家珍、頭頭是道。

就好像後世出生在共和國空軍家庭的孩子,打小就知道米國有什麼型號的灰機一樣,狄烈一家世代都有人參與對西夏的作戰,對西夏軍力的概況非常瞭解。

西夏的精銳部隊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就是勁弩兵團。

勁弩兵團的裝備就是狄烈手裡拿著的神臂弓。

神臂弓,又稱神臂弩,原本是大宋發明的弩箭器械。神宗時期發明,弓身長三尺三,弦長二尺五,射程遠達二百四十多步,號稱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為宋軍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

話說大宋朝的文官們有個毛病,就是喜歡炫耀和吹牛逼。

早在仁宗時期,恰有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於是朝廷就把曾公亮和丁度編撰《武經總要》印刷了之後滿世界的曬,一來炫耀活字印刷這項偉大發明,二來透過《武經總要》告訴世人,我大宋的軍事科技如何牛逼。

這樣炫耀的結果就是《武經總要》迅速傳到了遼國和西夏,如此一來,非但大宋的軍事科技再無秘密可言,而且還被異國番邦學了去,造出相同的器具反過來完虐宋軍。

而到了神宗時期,以宰執王安石為代表的大宋官員還沒意識到這一點,繼續保持著傻逼狀態。

熙寧元年,宋人李宏發明了第一代神臂弓,即強弩。以檿(一種韌性極佳的喬木)為臂,檀為弰,鐵為登子槍頭,銅為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為弦。

第一代神臂弓立即被用於戰爭之中,卻不知保密其製作工藝,結果被西夏在戰場上繳獲了數件回去,再加上大宋文人炫耀出來的書面資料,西夏很快就仿製出了山寨品。

必須承認的是,西夏山寨出來的神臂弓在品質效能上遠勝大宋的原版神臂弓,因為西夏人做出了一項重要改進,將檿木和檀木改為了野生犛牛角!

這項改進不僅增強了神臂弓的堅韌度和耐久度,而且增加了神臂弓的射程。比原版神臂弓的射程增加了一百步還多,更重要的則是增加了弩箭的穿透力。

西夏試製神臂弓時的針對性極強,專門針對大宋著名的步人甲,設計的標準,就是必須穿透身穿步人甲的目標。

試想,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在雙方都有神臂弓的情況下,彼方比己方的射距多出了一百步,這是一個什麼概念?這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就是這個山寨版的神臂弓設計,讓大宋的能工巧匠乾瞪眼沒辦法,因為大宋的版圖裡沒有那種青藏高原以及黃土高坡上的野生犛牛!

除卻勁弩兵團,西夏還有兩大精銳之師,鐵鷂子和步跋子。

鐵鷂子是重灌騎兵,騎兵和坐馬全身覆蓋冷鍛甲。

冷鍛甲是西夏鐵匠獨有的技術,其工藝技術領先全世界,遠勝遼國和大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