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勝的悼詞是出自白勝的手筆,因為詐死這件事屬於高度機密,目前最多隻能在白喬二人之間保守,就連耶律骨欲都得瞞著,何況別人?
而喬道清雖然是總軍師,雖然法術一流,行事縝密,但是有一點他還真不如智多星吳用,那就是文化水不行。
吳用是正經鄉村教師出身,別的不說,只說他的字,姓吳名用字學究,吳學究可不是白叫的,人家有文化,雖然比不上蔡京秦檜那樣的大才子,去也算得上是知識分子了。
喬道清在這方面就相差甚遠,他寫不了悼詞,就讓白勝自己來寫。
白勝雖然跟著蔡京學了一肚子的之乎者也,但是又怎會學到喪葬這一方面的知識?蔡京最怕自己短壽,最忌諱有人提到與喪葬沾邊的內容。
所以這篇悼詞就只能根據穿越前的記憶,把電視裡的那一套詞句搬過來,寫在紙上,嗯,到時候老喬你就湊合著唸吧,別管懂不懂,聽上去總歸是挺沉痛的。
白勝“與世長辭”,最悲慟的人當然是耶律骨欲,最開心的人卻是耶律雅裡。
城南的宋軍已經打殘了,幾無一戰之力;城東的金軍已經作鳥獸散,燕京城內的敵人已經肅清,燕京城安全了,還要白勝這個姐夫幹什麼?等著他篡權奪位麼?
雖然白勝從來不曾表現出有這方面的慾望,但是從古至今又有哪個篡權者會提前暴露出來?即便是王莽在篡位之前不也是一貫地謙躬下士麼?
只有白勝死了,才是最令人放心的。他只是沒辦法也沒能力過河拆橋罷了,若是有這能力,即便白勝不死,他也要設法殺了白勝。
其實也不是耶律雅裡心術歹毒,而是自古以來的帝王都是如此。帝王是天子,世間第一的存在,豈能排名第二?豈能活在一個文成武德、英雄蓋世的姐夫的光環之下?
白勝死的可謂非常及時,省得他絞盡腦汁設法剷除了,更免了百年之後被後人抨擊的尷尬。
當然,作為白勝的小舅子,作為白家軍戰勝之後實際上的受益人,親自前往追悼會現場做一番沉痛的哀悼是必須的,而且要拿出大筆的錢財來,按照最高的規格來厚葬白勝。
耶律雅裡的表面功夫做到了極致,身為大遼國的九五之尊,到了白勝的靈柩之前,竟然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繼而放聲大哭,“姐夫啊!你怎麼走得這麼早啊?留下弟弟我可怎麼活啊……”
皇帝都如此悲傷,滿城之中誰敢不哭?更何況這一城的寡婦們能夠獲得新生,全是白勝拯救?
一時間整個燕京城悲聲四起,不論是白家軍計程車兵還是他們的未婚妻都為白勝披麻戴孝,家家戶戶都緊急佈置了靈堂,刻上了白勝的牌位,滿城縞素,就連城頭都掛起了黑紗幔帳。
只說城東的宋軍看見了這幕情景,就有人飛奔報與童貫知曉,童貫聽罷頗為驚異,立即親自出營觀看,看了多時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猜不到城中死了什麼重要的人物。
一場大敗之下,童貫當即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沒了打下去的底氣和本錢,卻又不敢就此撤兵回汴梁,就只能後撤營寨三十里,在尷尬之中惶惶不可終日。
後撤營盤三十里的好處在於,遼軍若是出城來攻,那就繼續撤退,而若是遼軍不出城,那就觀望下去,看看是否還有什麼機會可乘。
只憑剩下的兵種不全的十萬禁軍,他是不敢再跟遼國打了。
只一陣就死了一大半兵力,他當然不知道旗陣之中燒死了多少遼軍,還以為這把火是遼軍縱火焚屍,這就意味著遼國軍隊分毫未損,而宋軍卻已經摺了大半,這仗還怎麼打下去?
而後又聽得探報說道金軍從東門進攻被城內的遼軍來了個關門打狗,結果竟是金軍完敗,就連完顏阿骨打都被人斬下了腦袋,這說明什麼?說明遼軍的戰力極強!
金國人的戰鬥力是怎樣的?大宋將士有目共睹,雖然徐寧以鉤鐮槍破了金國人的鐵浮屠,但是人家金國人除了鐵浮屠之外就沒有別的打法了麼?只要派出輕騎兵來個完整包圍,大宋禁軍就得被人家包了餃子。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強悍的軍隊,竟然被遼國以一城之兵打了個落花流水,這遼國的戰力又是何等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