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個好人,在他行善一生以後,人們會下意識認為他本應做好事,一旦他停止了人們就會指責他,以道德綁架之!”
“就比如某地大旱,當地鄉紳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第一年,百姓記著對方的好,口中言著:大老爺洪福齊天,心中懷著感恩。”
“第二年依舊大旱,鄉紳同樣救濟災民。此時百姓還是千恩萬謝,但是感動程度卻不如首次了。”
“第三年,第四年……”
“幾年過去了,收成始終不如一,而鄉紳也從此前的富碩變得窮困潦倒。此時他已無力開倉。”
“然而百姓卻認為他今年依舊會救濟災民。當得知對方不再開倉賑濟災民之後,便會脫口謾罵。”
“房丞相,你認為這合理嗎?”
房玄齡沉思,隨後道:“這不合理。”
“但這卻是我大唐的常態!”
李世民聞言,也是皺眉。
“那後面那個鄉紳如何了?”
“百姓們不滿意他的做法,於是慫恿起來,最後就急了一批人馬強闖鄉紳府上,搶走了所有財物!”
“豈有此理!我大唐竟有如此刁民!”李世民氣得不輕。
長孫衝幽幽道:“陛下,他們並不是刁民,他們只是沒有受到教化的百姓罷了!”
聞言,李世民也是很無奈。
“教化教化,便是要讓百姓懂得倫理綱常,懂得一些道理。”
但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對方連吃飽飯都成問題的時候,他又怎麼可能靜下心來聽你和他講大道理。
所以說,歸根結底還是窮。
大唐太窮了,百姓根本沒有得到更好教育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