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為期兩天的緊張收割、剝殼,最終十畝地共計產出4528斤大豆。
望著堆了滿滿一院子的大豆堆,寧宇幾人興奮的直接紮了進去,就像是孩子一樣在大豆堆裡游泳,喜悅之色溢於言表。
前來圍觀的村民也是絡繹不絕。
“沒想到還真讓這幫知青幹成了。”
“了不起啊,要不說還得是城裡人有見識,這種地都比咱們強呢。”
村民的議論、稱讚也讓一眾知青感覺之前五個月的付出沒有白費,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之前在城裡,他們所有的一切都來自於父母,從來沒有體驗過靠雙手創造出價值,獲得別人認可,是怎樣的體驗。
而此時此刻,那些曾經瞧不起他們,看扁他們的村民,由衷的稱讚,讓他們感受到什麼是尊重。
轉過天,訊息傳到了縣裡,知青辦的馬主任立馬坐著驢車趕了過來,看著滿滿一堆的大豆,硬是要把這批黃豆重新稱秤。
不過轉念馬主任又阻止了村支書:“還是先等等,我已經向縣領導彙報了,明天縣領導就來,到時候咱們在當著縣領導的面稱秤。”
果然是混官場的,想得就是周到。
轉過天,就來了一大波人,除了縣領導之外,還有各個鄉鎮的領導,當然,記者肯定是少不了的,從剛進村裡就是一通拍照。
“小秦同志,你可是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啊!”縣領導拍著秦浩的肩膀誇讚道。
記者適時按下快門,估計這張照片將來會刊登在報紙上。
秦浩就完全成了一個吉祥物,跟各級領導在大豆堆前合影,隨著縣領導一聲令下,重新稱秤開始,大豆被鏟撬裝在一個個籮筐當中,然後當場有村民抬著槓秤進行重新秤重。
很神奇的是,經過一系列統計,最終得出的產量是5035斤,嗯,有零有整,一看就是個讓人信服的數字。
至於為什麼會多出來這麼多斤,想必是領導覺得四千五百斤這個數字沒有五千斤來得震撼。
對於新統計出來的這個數字,沒有人提出異議,一致認為還是這個數字比較吉利。
終於,折騰了大半天,在中午吃飯的時候,縣領導問秦浩:“小秦同志啊,這批大豆你打算怎麼處理啊?”
“按照規定,我們上繳30%的大豆之後,其餘的大豆將會用來榨油,對外出售,然後再購買種子投入耕種,正好可以在入冬之前再種一季糧食。”秦浩心裡在罵娘,就因為這幫傢伙誇大業績,弄得他上繳的大豆都變多了。
縣領導詫異的看向秦浩:“哦?你們還會自己榨油?”
“都是從書上學來的,還沒有嘗試過,先試試看嘛。”秦浩說道。
縣領導讚賞的點點頭:“嗯,不錯,學以致用,現在農村就是需要你們這樣有知識,敢做敢拼的知青來建設。”
知青辦的馬主任立馬附和:“對著呢,這知青啊文化程度高,在城裡卻沒有施展的機會,來到農村,那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嘛。”
眾人一陣配合,將氣氛推到了高潮,秦浩這些知青卻是看得直搖頭,既然農村這麼好,這些當官的怎麼不下鄉呢?
差不多一個禮拜之後,村支書拿著一張報紙找到秦浩,興奮的指著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