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連番上奏文帝依舊沒有處置凌不疑,反倒是率先廢了太子,將三皇子立為黔王,打發到黔南一代,除非他造反,否則這輩子是很難再回到都城了。
這件事不僅讓朝堂震動,後宮也因此動盪起來,宣皇后跟越妃都分別為太子跟三皇子求情,只是此次文帝態度十分堅決。
從這次事件文帝也看出來了,太子性格懦弱偏聽偏信,不是做皇帝的料,當個閒散王爺更適合他,至於三皇子野心太大,做事不擇手段,若是讓他當上太子,下一步覬覦的就是他的皇位了。
太子的三皇子兩位最適合的繼承人被淘汰出局,也讓其他皇子有機會出現在朝臣的視野裡,其中五皇子是唯一成年的皇子,自然受到許多大臣的追捧,之前不少太子黨跟三皇子黨,都紛紛轉過頭跟五皇子拉近關係。
甚至還有大臣提議,一同上奏讓文帝立五皇子為太子,此言一出群情激奮,許多大臣暗暗後悔,怎麼就讓別人搶了先呢。
五皇子也有些異動,不過這麼多年的謹慎,讓他學會了冷靜,並沒有響應大臣們的提議。
而是趁著夜色來到秦府,現如今太子跟三皇子都倒臺了,秦浩跟五皇子的關係也不用再藏著掖著。
“殿下若是想步三皇子的後塵,就不妨聽他們的。”秦浩輕描澹寫的說道。
五皇子卻是渾身一震,又聽秦浩分析。
“陛下如今正值壯年,他會願意看到一個聲望極高的太子嗎?”
五皇子恭敬的躬身行禮:“子瀚真乃吾只子房也。”
秦浩將五皇子扶起身,鄭重道:“有了鑄幣改革的功勞,殿下的才能已經入了陛下的眼,今後只要記住一句話,將來皇位遲早是你的。”
“請子瀚賜教。”五皇子眼中閃過一絲狂熱。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五皇子再拜,隨後便離開秦府。
此後,五皇子逐漸澹出了朝臣的視野,再也沒有接受任何世家的投效,這讓許多世家不知所措,開始將目標放在其他皇子身上。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五皇子就彷彿憑空消失了一般,反倒是其餘的幾位皇子獲得了許多世家的支援,這些世家一個勁的向文帝進言,讓文帝早立太子。
然而,文帝卻始終沒有表態,就這樣太子之位空懸了五年,幷州大旱,民不聊生,加之有前朝戾帝餘孽作祟,整個幷州亂成一團,文帝再度命凌不疑出征平亂。
而在平叛的同時,文帝在朝堂上要委派一名皇子前往賑災,自古賑災就是塊燙手山芋。
其餘皇子紛紛避之唯恐不及,只有五皇子站出來表示願意前往。
文帝表面上不動聲色,只是讚許的看了五皇子一陣。
凌不疑在前方作戰英勇,不過殺戮只能消滅叛亂的人,災民卻並沒有減少,直到五皇子帶領糧食趕到幷州,才緩解了幷州的饑荒。
但糧食是有限的,並不能無限供應災民。
五皇子採取以工代賑的方法,讓災民挖掘水渠,引汾河水灌既莊家,災民見到農田有救了,也都有了生的希望,開始加入屯田種植的隊伍。
五皇子嚴格按照秦浩給的賑災方略,一步步實施,逐漸控制了幷州的饑荒,穩定了幷州民心,凌不疑在前方的戰事也順利了不少,僅僅三個月就平定了這次規模浩大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