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自稱是松江大學的教授黃瑋輝,此次前來工業區是為了給某工廠設計電氣控制系統。
米有德迫不及待地問出了心中的疑問,黃瑋輝教授聽到他的問題,臉上露出了和藹的笑容,緩緩說道:
“這件事情其實很簡單,如今各大藩屬國正在使用的機器,大多都是帝國淘汰下來的。
帝國的工業已經進行了電氣化改革,但之前使用的蒸汽機還沒到使用壽命。
對於工廠主來說,讓這些機器徹底報廢實在是捨不得。
可若是不對工廠進行電氣化改造,生產效率就會極其低下,工廠根本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去。
正在這兩難之際,藩屬國紛紛踏上了工業化的道路。
工廠淘汰的那些二手機器,從此便有了銷路。
這些二手機器都是計數很簡單的蒸汽機與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器。
不需要太過複雜的操作,更不需要依賴穩定的電網。
哪怕工人是文盲,稍加培訓都能操作機器。
只要有煤炭,便能提供動力。
對於那些工業能力不足的國家來說,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米有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於這個情況他倒是有些瞭解。
他仍向黃教授虛心請教,問道:“黃教授,我想請教您。
參觀哪一類工廠,能夠讓像我這樣的外行人,清晰地瞭解到不同國家工業實力的差距呢?”
黃瑋輝教授淡淡一笑,耐心地講解道:“當然是紡織廠。
紡織廠所生產的布匹,是涉及到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資。
而且紡織工業的發展,能夠有力地帶動一個國家工業上下游共同發展。
只要是想要建立自己工業體系的國家,紡織工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從紡織廠的規模、裝置、技術以及產品質量等方面,就能很直觀地看出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
米有德聽完,心中充滿了感激,連連向黃教授道謝之後,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工業區的紡織廠參觀。
米有德找到了目標,他與工廠的管事時,碰到了正在回廠的廠長盧林。
他與廠長經過交流,順利獲得參觀松江府盧氏紡織廠的許可。
廠長盧林一臉謙虛地介紹道:“我這家紡織廠,在帝國那是排不上號。
在松江府,也只是勉強能排到第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