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蘇河站起身來,雙手背在身後,繼續說道:“此次桂國之行,林文靜,你應該放開手腳,拿出帝國首相的威勢,帝國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要讓那些藩屬國清楚,帝國是他們的依靠,但也是他們不可逾越的天塹。
若有不軌之心,帝國的怒火必將降臨。”
首相林文靜鄭重應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必讓那些藩屬國重新敬畏帝國,不敢再有二心。
現在帝國已經修通前往歐洲的鐵路,臣立即啟程,絕不會耽擱這件事情。”
大都督武鳴恭敬的回道:“陛下,大都督府會全力配合第二十二軍的行動。
為了防範某些藩屬國有異心,谷豐總督區的軍隊,也會向帝國與歐洲的邊境地區調動。
地中海艦隊同時也會沿著地中海展開常態巡邏,威懾歐洲各國。”
眾人心中明白,此番對桂國的處置,將關係到帝國在眾多藩屬國中的威望和統治地位。
一場風暴即將在歐洲掀起,而帝國的意志將決定著最終的結局。
……
4365年(公元1668年),二月六日,當地時間下午兩點。
帝國在歐洲的飛地馬陵堡,這裡之前的名字是君士坦丁堡,城內還留有很多具有羅馬風味的建築。
於和貴軍長接到皇帝蘇河的命令後,表情瞬間變得嚴肅而堅定。
他立刻下令二十二軍緊急行動,整個軍營瞬間如同一臺精密的機器高速運轉起來。
全機械化的二十二軍,在得到命令之後,迅速集結。
數千輛戰車、自走火炮、裝甲車、貨車發動機轟鳴。
第二十二軍有序走出軍營,隊伍形成了一道令人震撼的鋼鐵長龍,浩浩蕩蕩地奔赴桂國溫嵐府所在的方向。
帝國軍隊一路風馳電掣,所過之處,桂國的軍隊噤若寒蟬,根本不敢攔截。
他們深知帝國軍隊的強大,也明白自己的實力與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任何阻攔的舉動都無異於以卵擊石。
桂國的權貴們在得知帝國介入歐洲局勢後,心中複雜的情緒交織。
一方面,他們為桂國所面臨的困境感到憂慮。
前線發生的事情,已經在貴國傳遍了,帝國的軍隊必是因此而介入。
《建鄴公約》所規定的條款,東方廣播電臺的節目裡反覆述說,人們早已經熟記於心。
桂王做下這種選擇,不知道會給桂國帶來什麼麻煩。
另一方面,桂國的權貴們卻也因此鬆了一口氣。
在他們看來,帝國的介入或許能讓局勢得到控制,不至於讓桂國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